“动不动就哭”和“忍着不落泪”的孩子,长大后有什么区别?

大家好,我是红红~

“动不动就哭”和“忍着不落泪”的孩子,长大后真的不一样

公园里,一蓝一黄两个孩子正欢快地跑来跑去。忽然,一个不留神,两个孩子绊倒了,哭声立刻响了起来,两位家长匆匆忙忙跑过去。

到了近前才发现,放声大哭的是蓝衣小孩,而黄衣孩子死死咬着牙,哪怕眼里泪水打转,他也一声不吭。

这一幕看得人心里闷闷的,蓝衣孩子的家长一边安抚自家孩子,一边奇怪地问干站着的黄衣孩子的家长:“你家孩子怎么不哭啊?你怎么不哄哄他啊?肯定摔疼了。”


谁知,黄衣孩子的家长很是不屑:“男孩子哭什么哭?”说着,他不赞成地看着蓝衣孩子的家长:“你家孩子这么大了还哭,羞不羞?”

那感觉,好像孩子哭一下是多么丢脸的事一样。

蓝衣孩子家长一噎,再看看一边委屈又可怜的黄衣小孩,忍不住叹了口气,拉着自家孩子走开了。

其实,我们小时候也经常被家长教着“不哭”“坚强”“勇敢”,好像不哭就真的是懂事了一样。

可是,“动不动就哭”和“忍着不落泪”的孩子长大后真的不一样。


“爱哭”和“不哭”的孩子,到底哪里不一样?

①情绪表达不一样

发现没有,在情绪表达上,爱哭和不哭的孩子真的不一样。

爱哭的孩子是真的敢哭、会哭:受委屈了他会哭,摔跤疼了他会哭,考试没发挥好,他还是会哭。

但是,爱哭的孩子,坏情绪就像一阵风,哭过了就过了,擦干眼泪又是干劲满满的样子。

不哭的孩子是真的不会哭:哪怕委屈得脸都憋紫了,他也只是死咬牙关;即使摔红一大片,他也只是让眼泪打个转;考试没考好,他更是憋着一股劲。

不哭的孩子,心思重、心理压力大,什么都靠自己死扛,他们总是梗着脖子跟自己怄气,高兴时也只是淡淡一个微笑,让人看了只觉心疼、不是滋味。


②人际交往不一样

爱哭的孩子性子直,敢爱也敢恨,面对喜欢的人会忍不住笑、也不怕碰壁,他们的开心会像甜甜的糖果一样吸引人,让人不自觉地跟他靠近。

说起他们,大家都会露出会心的笑容:他啊,就是个开心果,没心没肺的,特别可爱。

不哭的孩子,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冷漠,不苟言笑。别人跟他相处,会不自觉地屏气凝神,生怕哪里惹得对方不高兴。不哭的人长大后和人相处,确实没什么吸引力。

说起他们,大家要么撇撇嘴:那个人啊,高冷得很;要么就是:他啊,清高不易接近。不得不说,这样的印象,在人际交往上,确实不占优势。


③压力反应不一样

都说,会哭的孩子有糖吃。

爱哭的孩子遇到压力时,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爱哭爱闹、容易烦躁。他们会像最灵敏的温度计一样把情绪全部表现在脸上。

而这样的孩子,又是最容易找到帮手的孩子,他的情绪会在第一时间引起别人的注意,并因此得到最及时的帮助,解决问题的速度反而是最快的。

不哭的孩子,情绪更内敛,即使遇到压力也不太会表达,别人看她只是脸更冷了些、话更少了点,实际上,她可能都快崩溃了,急需帮助。

不哭的孩子,担子、压力都担在自己肩上,总是自己默默承受,暗暗加油,要是家人不主动询问,他可能把自己逼到死角了都不吭声,还自己孤军奋战。


“爱哭”和“不哭”的孩子,为什么不一样?

为什么有的孩子爱哭,而有的孩子怎么都不哭呢?

首先就是性格方面的原因

有的孩子天生情绪饱满、是外向型的性格,什么都挂在脸上,高兴了又笑又闹,失落了又哭又闹。他们的喜怒就像一张晴雨表,无论什么都挂在脸上,一看就知道。

而不哭的孩子,更多的是内向型性格,他们天生喜静、羞于表达,害怕被人发现他的小心思,他们更喜欢在一边默默地看着别人笑闹。无论作什么,他们都是默默的,不会大哭更不会大闹。


其次是孩子对周围环境的安全感不同。

很多家长会发现,即使在家里哭哭笑笑明显的孩子,一旦到了外面,也会悄悄收敛情绪。如果是本身就不哭的孩子,一旦到了外面,更是恨不得把自己化身隐形人,巴不得没人能看到他。

这是因为,孩子对环境的安全感不一样:他们本能地知道,比起外面的环境,家里是更安全的,比起外人,家人是更安全的。

在安全的环境里、在安全的人面前,他们的情绪都会被接纳,他们可以放心地释放天性。


再次就是家长的引导不一样。

很多家长认为,哭是情绪的表达,孩子也会有坏情绪,也需要发泄出来,他们允许、鼓励孩子哭泣,哭完了仍然是个好孩子。

在这样的引导下,孩子会感到家人的包容,他们的情绪也会更外露,他们知道,家人不会因为他哭泣而嫌弃他,孩子也能更大胆地表达情绪。

同样的,也有很多家长认为,哭,不是一件好事,认为哭就是懦弱、是失败。他们不允许自己哭,更不允许孩子哭。

他们时常灌输给孩子“哭是不好的”“哭泣的孩子是没用的”“爱哭的孩子讨人厌”“只有不哭才讨人喜欢”“只有不哭的孩子才是懂事的”这样的思想。


久而久之,孩子自然也就不哭了,即使委屈得不行,孩子也只会咬牙硬撑。

事实上,爱哭的孩子不一定是坏孩子,他可能只是情绪更外露;而不哭的孩子也不一定就真的懂事,他只是早早就被大人的“懂事”论压抑了情绪。

在带孩子时,与其一味强调“不许哭”,不如让孩子知道:不哭并不意味着不难过,眼泪也不意味着不好、懦弱,哭出来真的没关系,你可以哭,你的委屈值得被看见、被安慰。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5

标签:育儿   孩子   情绪   爱哭   家长   委屈   懂事   家人   压力   都会   人际交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