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朋友圈和微博把我刷了个底朝天,就因为库克发布了苹果秋季发布会。好吧,每年的发布会很难有惊喜,可偏偏这一届。苹果把标准版补齐了,多年前欠的账。而且今年还多了一个 Iphone air。
这么多手机,应该总有一款适合你。
我自认为2013年才是苹果的最后一届。
因为这两年苹果的标准版:60赫兹、存储128g起步。而今年的标准版iPhone17,直接是120赫兹的高刷+256gb的内存。以及air的超薄路线与Pro的专业化路线。把“轻薄、影像、能效、耐用”4个维度拆开了,卖给不同需求的客户。
苹果把一个iPhone可以满足所有人的执念放下了,如今的苹果手机是按需购买。
首先是4个看得见的硬指标:
这4个指标在前几年经常被吐槽,流畅性、热管理、影像、算力、还有通讯续航。
而这一次的核心升级,直接是120赫兹+256起步。加新一代超晶瓷面板+前设方形传感器+双4800万像素后摄。
以前都说库克操刀手法精准,而今年直接不按套路出牌。从刷新率直上120赫兹,定位从“够用”到“顺手”,所有的硬性条件都在同时往上抬。
然后今年的前置摄像头中的方形传感器,而这不是一个噱头,因为它是实打实有好处的。
所以iPhone17是苹果送给单机用户最全面的手机。从屏幕、续航、相机、gps、容量。第1次在一个标准版上合格且均衡。如果硬要挑毛病的话,除了没有很高功率的快充而已。至于网上所说的长焦缺位,这两处安卓有话语权。
新出来的Iphone air,我甚至怀疑,这是为了给以后折叠屏铺路的超薄试验机。
毕竟它只有5.6mm 厚、165g、6.5 寸、单摄、eSIM,再加上 A19 Pro+N1+C1。
这是苹果把工业设计拧到极致的一台。
为什么说这款手机它的做工完美?除去它的外框不谈,结构件集中于顶部的长条平台。这款手机把所有的硬件都堆到了上方,中下部尽可能留出最大的空间给电池。
把影像列阵换堆叠与能效优先完成轻薄体验闭环。
顶部的长条不光是镜头平台,这是主板与摄像头、密集区、缩短了热量传导。
而前面说的这个配置Pro+N1+C1。它并不是一个“算力手机”,而只是一个“能效样机”。
这款手机它也有缺点,毕竟单摄像头只有两倍可裁剪。相比于Pro:夜景、远摄像、景深、多场景下就会暴露。
在续航方面虽然能用一天,但前提是要开启自适应省电。毕竟他已经电池压缩到了2800毫安。
而sim卡运营商已经开始全面覆盖。
为什么我说air是折叠屏iPhone的测试:
首先,它只有先把超薄结构堆叠供电散热与强度,这些基础课在这个手机上跑通以后,后面再会移植到Fold的形态。
在我看来,air如果你能接受电池和多摄,那你可以买单。
今年的iPhone17Pro跟Pro max也是非常的强大
全4800万像素融合系统+长胶上大底+8倍的无损区间。
而长焦升级的意义不是更长,而是可用性变得更广。
更大的传感器+四重反射棱镜,这样就让手机进光变得多了,而手上震动会变少。对于演唱会、球场、高台位用户夜景的可用性变得更强。
而这一次的外观大变样,虽然变丑了,但是多出来的空间,就成了天线+散热的多功能夹板。牺牲了外观,换来了大电池、少遮挡更加稳定的高负载。
今年的Pro系列,直接把手机变成了生产工具,毕竟不是光堆堆镜头,是把热算光稳做成了一个系统件,最起码这些玩意儿对普通人的意义而言,就是不翻车三个字。
而今年的上半年苹果在咱们国内通过降价+国补,实现结构换量。
但为什么今年的标准版突然的这么大方?
安卓在三到五千元档位:刷新率、快充影像、再叠加国补,已经威胁到了。所以苹果必须把标准版变成大众口中的“无脑推荐”。
而vc也把热疏导拉平了烫手感。长镜头4k以及raw,这些高负载的硬件再也不会动不动就烫手。
从苹果16往前的Pro系列,在影像电池跟天线的需求一直止步不前。所以iPhone11Pro必须要做外凸平台,换空间效率和信号的一致性。
毕竟对于苹果来说,营销不是灵魂产品分工才是。
而苹果这回,把一刀切的苹果拆成了三种性格
但苹果党也别高兴的太早,接下来会更加热闹。安卓会在长焦夜景、快充、ai摄影更加给到压力。
但苹果呢,也会在能效连接以及专业上,补那些看不见但用得着的长板。
所以千万别被广告跟海报牵着走,一定要盯住体验的“慢变量”。
今年的“慢变量”终于有了“加速”的味道。
所以这就够了
更新时间:2025-09-1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