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市场研究机构Omdia发布最新预测称,2026年全球显示面板需求面积将同比增长6%,扭转2025年仅2%的温和增长预期。这一转折背后,是大尺寸化趋势的持续深化——尤其是70英寸以上巨幕电视的普及,正成为拉动面板消耗面积的核心引擎。尽管2025年受美国关税政策影响,供应链调整导致消费需求短期疲软,但成本下降与技术迭代的双重动力,正推动行业走出低谷。

成本下降与产线成熟:大尺寸电视的“平民化”机遇
Omdia显示研究业务高级首席分析师Ricky Park指出,大尺寸面板增长的關鍵催化劑來自成本优化。随着G10.5代LCD产线与G8.5代OLED产线陆续完成折旧,面板生产成本显著降低,终端厂商能以更激进的价格推动70英寸以上电视普及。例如,75英寸4K液晶电视价格已下探至3000元区间,接近过去55英寸机型价位。这种“尺寸升级、价格不涨”的消费体验,直接激发了换机需求。此外,面板企业为消化高世代线产能,也主动向大尺寸产品倾斜资源,形成供给与需求的正向循环。
三大增长引擎:巨幕电视、电竞显示器与AI终端
除电视外,另两大场景共同支撑了面积增长逻辑:一是30英寸以上电竞显示器的快速渗透,迎合了游戏玩家对沉浸感的需求;二是AI PC换机潮与折叠屏手机普及,前者推动16英寸以上移动PC屏幕成为标配,后者通过柔性屏技术间接扩大面板消耗面积。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场景均指向同一趋势——用户对“信息可视效率”的追求,正系统性推动屏幕尺寸边界上移。
尽管长期趋势明确,短期风险仍需警惕。美国对东南亚面板产能的关税壁垒,可能导致品牌方通过涨价转移成本,抑制消费意愿。此外,大尺寸化的红利分布并不均衡——新兴市场以中小尺寸为主,而中国、北美等成熟市场则主导了巨幕电视增长。面板企业需在产能分配与区域策略上动态调整,避免结构性过剩。
2026年需求面积的反弹,印证了显示行业的基本规则:尺寸升级是永恒的驱动力。但这一轮增长的内涵已发生变化:企业竞争焦点从“拼尺寸”转向“拼价值”,即能否在巨幕基础上整合高刷新率、Mini LED背光、AI画质芯片等增值特性。当大屏成为基础配置,差异化体验才是真正的利润源泉。
更新时间:2025-11-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