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平型关:昔日首胜威名扬 如今红色旅游旺

【光耀太行】

山西省灵丘县西南三十公里,山峦叠嶂处,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前,十尊铜铸将帅雕像肃立于苍茫天地间。八十八载春秋逝去,呼啸的山风犹带历史回响,每一寸黄土仍镌刻着民族觉醒的印记。历史与当下在此交汇,一场伟大胜利正跨越时空化作光芒,照耀着今日的振兴之路。

雨夜提灯引路忙 造就首胜威名扬

1937年9月24日午夜,暴雨倾盆,道路淤浊。八路军115师官兵三个团的战士们,很多人还身着单薄夏装,脚踏草鞋,却在泥淖中衔枚疾进。风雨虽冷,却不能阻挡他们奔赴战场的步履;寒意虽深,更无法浇灭他们胸中救亡图存的熊熊炽火。

因为听闻日军进入灵丘城内肆意杀人,阎锡山的部队又且战且退,所以彼时平型关附近人心惶惶,村民们几乎都躲进了山里,白崖台村亦是如此。原本躲在山里的村民曾槐,冒着危险回村取粮食,准备返回山里时已是25日凌晨,一出村就迎面遇见几个穿着军装的人。

“老乡,我们是八路军115师,是抗日的队伍,急需要一位熟悉地形的老乡,您能不能给我们带路?”原本有些紧张的曾槐听到是抗日的八路军,立即松了口气,提着马灯就给八路军当起了向导。

一路上,曾槐带着队伍,从村头的窑洞出发,沿着蜿蜒曲折的小路,抵达大石头沟。这里是平型关的制高点,可以俯瞰乔沟。匍匐在石头后面的曾槐还不知道,自己即将见证一场“威名天下扬”的著名战斗,一场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妄言、最终还被写进了《八路军军歌》的辉煌胜利。

如今红色旅游旺 书写时代新篇章

八十八载弹指过。今天,在白崖台村“胜利之光”窑洞广场旁,一座青砖瓦房的墙上写着:“平型关大捷胜利的消息从这里向世界发出!”而在广场上,一座“引路人”雕塑永恒定格了曾槐手提马灯的那一夜。如今,曾槐的重孙曾科峰站在以曾祖父为原型设计的雕塑旁,容貌间依稀可见祖辈风骨,而眉宇间的几分神似,越看越像。

当年八路军带着乡亲们在这里击溃了日寇,现在这里的乡亲们在乡村振兴的号召下,依然用自己的方式赓续红色基因。曾科峰小时候就听着曾祖父为八路军引路的故事长大,也去当了兵。前几年,在政府的帮助下,退伍的他创办了红色箱包厂,带领当地村民在农闲时创收,二三十位村民,每个月至少能多2000元左右收入。红色箱包厂生产带有“平型关元素”的特色帆布包,一经推出,便受到游客的欢迎。

如今,“平型关”不再仅是历史书页上的辉煌战绩,更成为驱动地方发展的文化引擎。借“长城一号旅游公路”贯通之势,依托红色文化的“平型关驿站”应时而生,形成集纳农副特产与红色文创的主题商街。“大捷”字样跃然门店招牌与产品包装之上,甚至在剪纸、老虎枕、麦秆画等传统工艺上也有体现。昔日战场,今已化身发展热土;红色记忆,正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书写奋斗时代新篇章。

采写:茹行止

制图:叶芊兰(实习)

协调:山西省委网信办 平型关大捷纪念馆

来源: 光明网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23

标签:历史   平型关   威名   红色旅游   昔日   大捷   红色   山里   曾祖父   村民   窑洞   新篇章   马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