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是座“城中有山,山中有城”的城市,于山风景区作为“三山两塔”的核心组成部分,早已是福州市民心中的“城市后花园”。





景区内不仅藏着
定光寺、白塔、戚公祠(戚继光纪念馆)、郁达夫展厅、白云寺、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九仙洞与练丹井、九日台音乐厅、九仙观、摩崖石刻100多处

从五一广场就可以看到白塔,从这里拾阶而上抬头定光寺就在眼前
定光寺,唐天佑二年(905年)创建,于道光年间重建

寺院前粘贴祈福法会通告


寺院树下卡通月老像

进入寺庙礼佛,恰逢师父们正在晚课,梵音清越绵长,混着殿内飘出的檀香漫在风里,檐角老树枝桠间的风铃,被风一吹便“叮铃”作响,与诵经声相映成趣。




寺院长廊



报恩定光多宝塔初建于唐天佑元年(904年),系唐闽王王审知为向双亲报恩而建,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重建时,改为七层八角砖塔,高41米,塔前有写绕塔功德,可在此处绕塔回向。





寺院内有舍吧咖啡,咖啡飘着醇香;还有饰品店陈列着素雅小物,将年轻人喜爱的业态自然融入古意之中,既添了灵动气息,也为游人香客搭建了自在结缘的契机。




从定光寺出来,这里是著名的于山相亲角,周六午后往挂寥寥无几的几个人在闲聊,但旁边的绳子却密密麻麻挂满了的择偶简历。

浩然亭


清风朗月、月朗风清,正读反读,在这榕树下,都是让人觉得清爽怡人。

九仙洞与丹井,相传汉代有临川何氏九兄弟在此山修仙炼丹,又名九仙山。




戚公祠-戚继光纪念馆(1918年重建)
明代军事家、政治家戚继光,曾驻守福建、挥师抗倭,凭赫赫战功护一方百姓安宁;当年福州官绅在于山平远台设宴犒军,在此建馆留念。












福建事变会议旧址

武威塔


近代文豪郁达夫满怀爱国热忱,赴于山凭吊戚公遗迹,挥毫写下《满江红》题于石壁,以铿锵词韵抒发抗日壮志,此词后被镌刻于祠内石壁,成为跨越时空的爱国共鸣。
在闽期间,郁达夫不仅以笔墨践行抗日情怀,更醉心八闽风物,写下《闽游日记》《闽游滴沥》等共计28万余字的佳作,字里行间盛赞闽江秀色与闽地风情;他亦与闽剧界交厚,多次为演员题联赠诗,助力地方文化传扬。直至1938年冬,郁达夫才辞别福州,远赴东南亚继续投身抗日宣传事业,将爱国热忱播撒更远。








白云寺,现为福建人民革命大学校史馆



福州于山风景区藏着中式园林的极致审美,漫步其间宛若闯入诗意秘境,这里的摩崖石刻遍布崖壁,百余处题刻沉淀着岁月韵味,一笔一画皆是时光留下的墨痕;更令人称奇的是园内各式门景,梅花门疏影横斜、花瓶门雅致精巧、圆形门框景成画,每一扇门都藏着中式美学的巧思,推开门便切换一重景致。

更新时间:2025-11-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