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点酒活血通络,对身体好嘛!” “没关系,我又没每天喝醉。” “外面都说红酒有益心脏,啤酒喝点也没事吧?”
小王的父亲已经60岁了,年轻时体壮如牛,这些年,饭桌上总少不了酒。他总拿着“适量饮酒有益健康”当挡箭牌,每次家里劝他少喝点,老爷子就振振有词:“新闻不是说了吗?医生也推荐小酌可以降三高!每天一杯红酒,活到九十九!”
但今年体检后,医生却皱着眉提醒:“您的肝功能指数明显升高,血液检查也发现了隐患,最好马上戒酒。”
这番话让一家人惊出冷汗。难道喝酒没益处?“适量饮酒”的说法到底可信吗?喝酒对身体会藏着多少看不见的风险?特别是那些年纪渐长的人,是否早已不知不觉中了酒精的“埋伏”?
今天,我们就来破解这个数十年流传的健康信仰,告诉你:“适量饮酒有益健康”其实是最大的健康误区之一,甚至可能让你与癌症越来越近。尤其是第4点,不少人都没意识到,一不小心就会付出沉重代价。
喝酒到底好不好?专家有话说
关于喝酒,坊间流传着层出不穷的“神话”说法:白酒能御寒、红酒抗氧化防心脏病、啤酒补身体,还能帮助睡眠、舒缓压力。酒桌上,长辈更会“现身说法”:“我父辈就是喝了一辈子,照样活到八十多!”
事实上,随着大量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的深入,世界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在2018与2020连续发声:“没有安全的饮酒量,少量饮酒也有健康风险。”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也将酒精列为一级致癌物,意味着它和烟草、石棉同属最强致癌物类别。
那么,为什么“适量饮酒有益健康”的说法能流行这么久?
一方面,早期部分观察性研究在统计结果上发现,少量饮酒者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略低,但后来被发现存在混杂因素:这一部分人群普遍经济条件更好、运动多、饮食习惯健康。酒精本身并不具备保护心脏或血管的直接作用,真正的差异在健康生活方式上。
另一方面,酒精在短期内的确会带来扩张血管、让身体发热、释放愉悦多巴胺的感受,但这些都是暂时的、表象的“假象安慰”。喝完酒后的“暖意融融”,其实是由于皮肤血管扩张导致体热流失,反而容易在酒劲过去后变得更冷,更易感冒。
研究显示:饮酒后,酒精被肝脏代谢成乙醛,这种物质对全身细胞都有损伤作用,长期反复刺激,成为促发多种癌症的罪魁祸首。
坚持喝酒,多久后身体可能出现这7大致癌风险?
医生反复提醒:“再好的酒,喝到肚子里都一样。尤其持之以恒的‘小酌’,对身体构成的慢性危害绝不可低估。”权威医学文献和统计机构,早已揭示喝酒和七大高发癌症的明确联系,名单如下:
口腔癌与咽喉癌
酒精及其代谢产物直接刺激口腔和咽喉黏膜,产生慢性炎症,导致基因突变。据《Addiction》杂志和WHO统计,长期饮酒者患口腔癌风险可提升5倍,即使是每天一小杯,也比完全不饮酒的人高出68%。
食管癌
中国是食管癌高发区之一,而饮酒居然是最大推手之一。乙醛对食管黏膜反复灼烧与刺激,是食管癌诱因之一。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和相关流调,约有45%的东亚人摄入酒精后代谢缓慢,更容易受损,食管癌风险成倍上升。
肝癌
肝脏是代谢酒精的主力军,长期饮酒促进脂肪肝、肝硬化,最终演变为肝癌。全球每年28%的肝癌新发病例与饮酒密不可分,尤其是喝酒又乙肝携带的人群,患癌风险成倍放大。
结直肠癌
这是很多普通人最易忽略的一个!不少人以为只有高度酒才伤身,其实中低度啤酒、葡萄酒同样对结肠上皮有损伤。《柳叶刀》一项覆盖欧洲、亚洲、北美的240万人跟踪研究显示:每日饮酒者结直肠癌发病率比滴酒不沾的人高23%,且和酒量呈正相关。
乳腺癌
女性朋友尤其要注意!哪怕每天只喝50毫升低度酒,乳腺癌风险也会悄然升高。医生呼吁,乳腺癌患者及高危人群应彻底禁酒。
胃癌
大量研究发现,酒精和幽门螺旋杆菌、辣食共同作用,会显著提升胃癌发生概率。长期酗酒者胃黏膜损伤明显,愈合能力下降,癌变概率大大增加。
胰腺癌
酒精损害胃肠和胰腺,慢性炎症积累,终有一天可能发展为胰腺癌,这种癌症一旦出现极难早期发现。
《柳叶刀·肿瘤学》详细数据表明:全球每年有74万例新发癌症病例与喝酒有关。而且重度饮酒者的上述风险皆为普通人的数倍。尤其值得警惕的是,时空跨度拉得极长——很多癌症可能在酒精损伤后数十年才最终爆发,届时悔之晚矣。
别再用“适量饮酒”自欺欺人,四大科学误区要警惕
现代医学研究已经非常明确,无论哪种酒——白酒、红酒、啤酒,适量饮酒对健康并无益处。以下四大误区,很多人被洗脑多年:
误区一:白酒能御寒、补身体?
“喝完浑身暖和”,其实是皮肤血管扩张导致热量加速流失,酒精效应过后体温反而降得更快,容易感冒。
误区二:酒里有天然多酚、抗氧化物,有益健康?
即便葡萄酒确实含有多酚和微量元素,但这些营养非常有限,完全可以通过新鲜果蔬、坚果等健康途径获得,无必要以酒为“借口”。
误区三:“每天小酌二两”,算不上多吧?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已指出:成年人每日酒精摄入量不应超过15克,而“一两40度白酒已达16克,二两则是32克,远超健康标准。”东北、四川等地人均单次能喝4两以上,事实上已是重度饮酒!
误区四:“我酒量好,不易醉,肝脏一定很能代谢。”
多项人类遗传基因组研究证实,中国及东亚人乙醛脱氢酶缺陷比例高达45%,这些人喝酒更难代谢酒精和乙醛,导致身体更易受损。喝得多、醉得慢,只是肝脏长期负担,被“温水煮青蛙”而已。
建议这样做,这6招帮助规避酒精伤害
医生强调:戒酒是最优选,如果实在避免不了,小酌也要做好自我保护。给大家6条切实可行的建议:
能少就少,能戒最好
即便是所谓的“适量饮酒”,长期下来健康风险同样不可忽视。能T断最好,至少尽量拉长饮酒间隔。
切记饮酒不空腹
饭前喝酒对胃粘膜伤害最大。一定要随正餐、佐菜小酌,主食和蛋白可减慢酒精吸收。
不要与药物、功能饮料、可乐混合饮用
多种药物、含气饮料与酒精同饮会产生不可预知的化学反应,加重肝脏负担。
不玩“拼酒”游戏,不“劝酒”斗狠
喝得快、量又大的拼酒极易引发急性酒精中毒。尤其家有中老年人孩子时,要加强劝导。
留意身体信号,发现不适即止
喝酒后如出现脸红、心跳加快、口腔肠胃灼热、呕吐等不适,说明体内已进入代谢“报警期”,要立刻停下。
关注体检,定期监测肝功能和相关肿瘤标志物
养成定期检查习惯,发现问题早干预。发现肝功能或消化道异常,立即咨询专业医生。
医学共识普遍认为,任何酒精摄入都不会带来真正的健康获益。不论你年纪多大、酒量多好,都不应以“适量饮酒有益”为借口放松警惕。健康,其实就在每天的节制中,从少喝、不喝开始,做好每一顿饭局的小选择,就能帮你悄悄避开疾病与风险。
参考资料:
1.《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2.《适量饮酒,有益健康?研究发现:长期喝酒,或增加7种癌症的风险》 3.《经常大量饮酒会引发六种癌》 4.《喝一滴酒都有害!柳叶刀:每天喝几口酒,会增加8种癌症的风险》 5.《长期喝酒的8个致癌细节》
6.《酒,一滴都不要喝!直接导致7种癌症,导致每年全球280万人死亡》 7.《天天喝酒容易致癌吗》 8.《常饮酒可能会引发各种癌症》 9.《经常喝酒会不会诱发癌症》 10.《中老年人血糖管理与营养干预研究综述》
更新时间:2025-09-1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