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柬埔寨王子集团(又称太子集团)因其在东南亚地区涉嫌人口贩卖、网络诈骗等非法活动,成为多国执法机构的重点关注对象。
这个表面光鲜的跨国企业,业务覆盖房地产、金融投资等领域,但背后却隐藏着复杂的资金网络。
最近,韩国金融监管部门披露的一则信息,将这家集团与韩国银行业推上了风口浪尖。

王子集团在多家韩国银行位于柬埔寨的分行中,存有高达1970亿韩元的资金,且交易频繁,尤其以全北银行的往来最为活跃。
这些资金并非零散流动,而是以定期存款为主。
数据显示,王子集团与韩国五大银行的柬埔寨分行共完成了52笔交易,其中仅全北银行就占47笔,涉及金额超过1200亿韩元。定期存款本是一种稳健的理财方式,但如此密集的大额交易,不禁让人怀疑其真实意图。

有分析认为,犯罪集团常利用定期存款的“长期性”来规避短期资金流动监管,掩盖非法资金的真实去向。换句话说,这笔钱可能并非为了投资增值,而是试图通过“合法外衣”躲避审查。
更值得关注的是,尽管国际社会已对王子集团施加压力,美国和英国先后对其董事长及关联企业实施资产冻结和交易限制,但韩国银行的账户中仍有超过900亿韩元的资金未被冻结。
国民银行、全北银行等机构,作为资金的主要存放方,正面临合规与风险管理的双重考验。
这部分滞留资金若未及时管控,极可能成为王子集团绕过制裁、转移非法所得的“暗道”。

王子集团的案例,暴露了跨国金融监管中的两大难题:一是银行在跨境业务中对客户身份和资金来源的审核存在盲区,二是国际制裁与本地执行之间的“时间差”让犯罪集团有机可乘。
一方面,韩国银行在柬埔寨的分支机构,本质上服务于当地市场,但在客户尽职调查上可能未能统一标准。
例如,王子集团这类复杂企业,往往通过多层子公司或关联方开户,使得银行难以追溯资金真实来源。
如果金融机构仅看重业务规模而放松审查,就极易成为洗钱链条中的一环。
全北银行与王子集团的高频交易,恰恰说明犯罪组织正利用跨境监管的“灰色地带”进行资金操作。

另一方面,国际制裁的落地需要各国协调,这个过程往往存在延迟。
韩国金融委员会虽已着手研究对策,但法律程序、外交沟通等因素可能导致措施滞后。
犯罪集团恰恰利用这个空窗期,快速转移或隐匿资产。举个例子,若王子集团在制裁正式生效前将资金转换为加密货币或跨境调拨,追查难度将大幅增加。
面对这一局面,韩国金融机构亟需加强内部风控,例如通过AI系统监测异常交易模式,并与柬埔寨监管机构建立实时数据共享机制。
同时,国际社会也需推动制裁执行的标准化,减少跨国犯罪利用“时间差”逃逸的空间。毕竟,金融监管的本质不是被动响应,而是主动阻断犯罪链条。
只有堵住漏洞,才能避免银行账户沦为非法资金的“避风港”。
信源来自:深圳新闻网2025-10-23柬埔寨“太子集团”在韩银行超910亿韩元资产被冻结

环球时报2025-10-16美英联合打击柬埔寨特大电诈集团
更新时间:2025-10-2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