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长江文化论坛马鞍山启幕 共话长江保护与文化传承新篇章

大皖新闻讯长江,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不仅孕育了灿烂的文明,更承载着新时代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的重大使命。8月19日,第三届长江文化论坛在安徽省马鞍山市隆重启幕。这场以"人民保护长江、长江造福人民"为核心主题的盛会,汇聚了各方力量,既是对长江文化保护传承成果的一次全面检阅,也是对未来长江生态守护与文化创新发展路径的深度谋划。

开幕:续写"人民保护长江"新篇章

论坛现场

五年前,马鞍山被赋予"打造安徽的‘杭嘉湖’、长三角的‘白菜心’"的新发展定位。五年来,马鞍山始终牢记嘱托,将长江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作为城市发展的核心课题,逐步绘就出一幅"江清水阔、文脉永续"的长江新画卷。

开幕式上,一段宣传片勾勒出这座城市与长江共生共荣的生动实践。如今,长江马鞍山段已成为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的标杆区域——被评为国家第三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成功入选2025年中央财政支持的10个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项目,是长三角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河段。随着长江水质不断改善、生物多样性持续恢复,江豚嬉戏的场景也越来越常见。这些数据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鲜活注脚。

长江边的东方白鹳(图片来源:马鞍山发布)

与此同时,安徽省强化规划引领,于2024年10月高规格召开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安徽段)建设工作会议,编制出台《安徽长江文化旅游发展带发展规划》,加快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安徽段)建设保护规划》编制工作,科学设定"管控保护、主题展示、文旅融合、传统利用"四类主体功能区,有序推进"保护传承、研究发掘、环境配套、文旅融合、数字再现"五大工程建设。

实践:生态守护与文化活化的双向赋能

在长江大保护的时代命题下,马鞍山探索出一条让"好生态"成为"金名片"的特色路径,其经验在论坛上引发广泛关注。该市将每年8月19日设立为"马鞍山长江保护日",通过立法保障、全民参与等方式,构建起全方位的保护体系。

生态治理方面,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市与南京、镇江联合出台《关于加强长江江豚保护的决定》,建立跨省协作联动机制,形成跨行政区域的保护合力。如今,在马鞍山薛家洼生态园,昔日的"工业伤疤"已变身江豚观测点,每年吸引无数游客前来"邂逅"江豚。当地渔民转型的"江豚守护者"志愿服务队,用镜头记录下江豚嬉戏、候鸟栖息的珍贵画面,这些影像通过短视频平台传播后,让"马鞍山长江生态"成为网络热词。

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领域,马鞍山让沉睡的历史遗产重新"活起来",让"老物件"绽放出"新光彩"。作为长江流域重要的文明发祥地,该市拥有凌家滩遗址、和县猿人遗址等重量级文化遗存。今年5月开馆的凌家滩遗址博物馆,以1100多件文物为核心,生动再现5000多年前长江流域的文明图景。目前,凌家滩遗址已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和县猿人遗址入选省级考古遗址公园。

长江美景(图片来源:马鞍山发布)

文艺创作是马鞍山活化长江文化的另一重要载体。以长江大保护为题材的儿童剧《小江豚归来》,通过孩子与江豚的温情故事,传递生态保护理念;黄梅戏《碧水东流》、民族管弦乐套曲《玉石清音》等作品引起热烈反响,全省首部工业题材话剧《炉火照天地》更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此外,马鞍山连续36年举办李白诗歌节,并联合省内外9座城市成立"李白文化城市联盟",让"诗仙"笔下的长江文化在当代延续。

行动:让长江文化可见可感可亲

长江文化的生命力,最终要体现在与大众生活的深度融合中。安徽省通过文旅融合创新,让长江文化从"书本里"走进"生活中",形成独特的"文化软实力"。

文旅产品创新方面,马鞍山打造了一批兼具文化内涵与体验感的标杆项目。采石矶景区通过"诗词文旅"改造,将李白等文人墨客的诗篇融入景观设计。长江不夜城以"长江文化"为主题,入选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成为长三角夜间经济的新地标。此外,前不久登上央视《焦点访谈》的"马小白"口袋公园,更是马鞍山"微空间"文化营造的典范,这个占地不到一公顷的社区公园,将长江文化元素点缀其中,将文化活动搬到群众家门口,成为广受欢迎的公共文化空间。

长江美景(图片来源:马鞍山发布)

本届论坛上,还介绍了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安徽段)的建设成果。目前,安徽段重点项目库已有506个项目,66个专项债项目通过审核,累计发行专项债10.37亿元。除马鞍山凌家滩遗址博物馆外,芜湖"老船厂1900"将工业遗产改造为美学馆,铜陵"铜官山1978文创园"让废弃矿区变身"科学课堂"。此外,合肥市矾花源文旅综合体、宣城市仁里村传统村落示范建设,滁州市明文化旅游区保护展示综合提升,黄山市歙县徽州古城片区保护提升等项目正在有力推进建设中。这些重点标识项目正让长江文化变得可见可感可亲。

从马鞍山五年来践行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嘱托的生动实践,到长江经济带11省市协同合作的共同探索;从生态修复让江豚重现的喜人变化,到凌家滩遗址等文化遗产的活化传承;从文旅融合催生的新业态,到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安徽段的建设成果。论坛之上,诸多探索与经验交织,共同勾勒出长江保护与文化传承的新图景,为续写长江与人民共生共荣的新篇章注入了强劲动力。

大皖新闻记者 龚润泽 摄影报道

编辑 许大鹏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21

标签:旅游   长江   马鞍山   新篇章   文化论坛   文化   江豚   安徽   遗址   公园   生态   长江流域   安徽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