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元稹诗中的寒露景象,暗藏三条养生秘诀?

记者 王禹哲 制作 王禹哲

责编 李靖 审核 白昕

寒露惊秋晚

朝看菊渐黄

千家风扫叶

万里雁随阳

秋风,落叶,菊花渐黄,鸿雁南迁,

唐代诗人元稹的诗中描绘了晚秋寒露时节的自然景象。

10月8日,寒露如约而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露水受寒气影响,即将凝结成霜,比白露时节更加寒冷,故名“寒露”。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徐立宏主任介绍,寒露时节,气温下降明显,昼夜温差增大,空气干燥,自然界阳气渐退,阴气渐生。中医根据“天人相应”理论,认为人体的生理活动也要适应自然界的变化,以确保体内的阴阳平衡。寒露节气,顺时养生,要做好三防。

防燥

秋季燥气当令,随着雨水减少,秋风增多,空气湿度明显下降,环境变得干燥。人们容易出现口唇干燥、皮肤干燥、咽喉不适等问题。干燥寒冷的空气会直接刺激呼吸道黏膜,降低其防御能力,容易引发感冒、咳嗽、鼻炎、咽喉炎等呼吸道疾病。

因此,寒露饮食应以滋阴润肺、健脾益胃为主,脾为肺之母,脾旺则肺气足,饮食上建议以甘润食品为主,比如芝麻、核桃、糯米、蜂蜜有滋阴润燥作用;雪梨、银耳、山药、百合为润肺食材;大枣、莲子、南瓜为健脾食品。

药膳推荐:百合银耳粥

材料:百合30克、银耳10克、大米50克、冰糖适量。

做法:银耳泡发后与百合、大米同煮。

功效:滋阴润肺、健脾安神。

防寒

寒露时节,夜晚和清晨的气温会显著下降,昼夜温差进一步加大。与寒相关的慢性疾病将迎来复发。平素脾胃虚寒、腰酸怕冷的亚健康人群尤其应注意防寒保暖。寒露应注意添衣,少食生冷,尤其注意足部保暖以保护阳气,俗语说“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中医认为“百病从寒起,寒从脚下生”。我们可以在睡前用热水泡脚以消除疲劳、助眠安神。

浴足方推荐:

材料:艾叶10g、红花5g。

用法:将艾叶、红花洗净,放入锅中加水煮沸,转小火煮15分钟,滤渣取汁,待水温降至40℃左右泡脚,时间15-20分钟。

作用:艾叶能温经散寒、祛湿止痒;红花可活血通经、散瘀止痛。二者结合,适合深秋因气血运行不畅导致的手脚冰凉、关节僵硬,尤其适合上班族或老年人。

注意:孕妇、月经量过多者禁用红花,可单用艾叶。

防郁

寒露以后,草木枯黄,秋风落叶,日照减少,人们更容易受到外界影响而出现情绪低落、焦虑抑郁的表现,俗话说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们要关注自己以及家人的情绪,保持心情平和,防止秋季肃杀之气过度影响我们的心理健康。

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不妨外出游玩,登高远眺,饱览风景,可使人心旷神怡,身心愉悦。多到户外活动,接受阳光照射,多与亲友交流,培养乐观情绪。听一些轻松明快的音乐,也有助于舒畅情志。

寒露节气是暑热向寒冷的转折点。此时养生,关键在于顺应自然变化,做好防寒、润燥、心情平和,迎接即将到来的寒冬。

往期

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1

标签:养生   寒露   唐代   景象   秘诀   银耳   节气   红花   滋阴   时节   干燥   百合   阳气   寒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