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市场,一潭死水:
热点分散,走势平淡,成交量也在持续缩量,连点浪花都看不到。
(PS好在节前最后两天,个股表现总算是稍微好了一些)
很多人这几天都很迷茫,
买啥都不涨,4月7日大跌至今,还没回够血。
更惨的是,一不小心踩到业绩“暴雷”的,还一路狂跌,谁碰谁疼。
不过在网叔看来,这些都只是暂时的。
市场反转,尤其是结构性反转,是大势所趋。
这个位置,真的没必要迷茫和悲观。
这段时间,网叔每天都在翻年报、一季报,眼睛都看酸了。
今天是一季报披露的最后一天,趁五一假期,可以认真复盘一下财报情况。
节后如果时间合适,网叔再带大家详细捋捋。
虽然还有一部分公司还没交卷,
但从目前已公布的情况看,还是有不少亮点的,真不全是雷。
5月之后,市场大致会有几个变化:
1、基本面:一季度的业绩雷基本上都爆完了;
2、政策面上,增量工具已经在路上了(网叔昨天也说过,很多政策会在6月底前陆续落地);
这意味着,接下来,真要是再往下跌,反而是机会,是黄金坑,而不是风险。
这会孕育出新一轮行情,
特别是那些业绩已经见底反弹、估值依旧趴在地上的核心资产,
极有可能成接下来行情的主角,带节奏的那种。
明天就要放五一长假了,网叔也安排了自己的行程,
所以我们原定周五的问题交流环节,今天就提前搞起来。
身边人不花钱,消费起得来吗?
第一个问题,其实也是大家最有共鸣的那个:
“网叔,你天天讲消费机会,
可我身边人全都背着房贷车贷,工资几年没涨,孩子、父母、生活样样都烧钱,
哪来的钱消费?消费怎么起来?”
这话,太扎心了,也太对了。
但我们做投资,最忌讳的,就是拿身边那点样本,去套整个世界。
你看到的,不一定就是全貌;
你感受到的,不一定能代表趋势。
就像古代皇帝说“老百姓没饭吃?那怎么不喝肉粥呢?”
而农夫心想:“皇帝那么富,一顿肯定吃好多馒头吧?”
各有各的坐标系,谁都不理解谁。
网叔以前也犯过这个毛病。
更相信自己眼睛看到的烟火气,而不是冷冰冰的宏观数据。
结果呢?踩坑、亏钱、错过机会,一个都没落下。
所以你们那种“看不到希望”的感觉,网叔太懂了。
为什么?
因为关注网叔的,大多数是30到50岁的男同胞,网叔自己也是。
我们这代人,可能是当下最苦逼的一群人。
上有老下有小,买房靠自己,养老靠自己,孩子教育也靠自己,
仿佛全社会都在你肩膀上跳舞。
经济繁荣的时候还好,一旦经济变差,就是最受伤的。
所以这个阶段不消费,才是常态。
不是我们不想花,而是每一笔都得精打细算,能不花就不花。
但话说回来,消费市场的核心逻辑,从来不是“普涨”,而是“分化”。
你以为全世界都在勒紧裤腰带,
但其实,还有不少人,正轻装上阵,满街撒欢。
比如谁?
00后、05后,那可是新一代的消费主力军。
他们没房贷车贷,也没中年危机,
他们要的是“爽”“个性”“情绪价值”。
盲盒你看不上,但人家玩出了一个泡泡玛特,股价2年涨了20倍,火到了美国去;
宠物你觉得是负担,人家看的是“毛孩子经济”,
乖宝宠物,一年涨幅超200%,养宠的不是在消费,是在投资“陪伴感”。
网叔不是叫你现在立刻买这些,
而是想提醒你:下一个泡泡玛特、下一个老铺黄金、下一个乖宝宠物,一定还会出现。
未来的消费,可能不会是你熟悉的那些,
而是“分化”出来的细分领域:
新兴消费、平价消费、情绪消费、服务消费、互联网科技消费……
这些背后,才是未来可能孕育出爆款投资机会的土壤。
这也是网叔一直在配置消费板块的核心逻辑。
持有的白酒基金要换仓吗?
有朋友问网叔:
“我之前买的那些网红基金,现在是不是该换仓了?”
这个问题,网叔第一时间看到了,但没有立刻回复。
不是不想回,是因为——真没一个标准答案。
只能给你一个思路,供你自己判断。
首先你要知道,不管是这些明星基金经理,还是网叔的消费组合,本质上都在帮你“打理资产”。
但别忘了,资产是你的,责任也是你的。
这笔钱,最终投向哪里,什么时候进什么时候出,决定权始终在你自己手里。
比如张坤、刘彦春,这两位毋庸置疑,都是业内非常优秀的基金经理。
但优秀不代表“万能”,他们的投资风格是非常明确的——
核心能力圈,基本都压在白酒上。
所以,如果你本身就是坚定的“白酒党”,非常看好这两位的选股逻辑,
再加上你投资周期很长、心态稳,不在意中短期的波动,
那继续拿着,问题不大。
毕竟白酒不是基本面崩了,只是处在周期下行阶段,
头部企业大概率能扛过去,只是还需要点时间。
但如果你关注的是更广义的“消费赛道”,
你盯的,是内需刺激、消费升级背景下,
那一批可能业绩爆发的细分行业,
比如服务消费、新兴消费、平价消费之类的,
那就得想清楚:张坤和刘彦春,很可能不会把仓位调到这些方向上。
换句话说,如果你的预期变了,而基金的风格没变,
那该动手的,是你,不是他们。
投资其实就像选队友,风格匹不匹配,比厉不厉害更重要。
市场震荡跌怕了,不敢重仓了怎么办?
这个问题,网叔真的太TM有共鸣了。
因为早年的网叔,就是这么一路踩坑过来的!
还记得2016年熊市跌到底的时候,网叔怂了,没敢重仓抄底,
结果眼睁睁看着后面将近两年的牛市,一路踏空。
后来经历几轮牛熊,亏了不少真金白银,
无数个夜晚痛定思痛,才终于摸清楚了点投资的“门道”。
我猜这位朋友的仓位可能不轻,所以心态上更容易摇摆。
这其实很正常。
对于普通人来说,要想心态稳、扛得住波动,第一件事就是学会仓位管理,
——甚至可以说,没有之一。
很多人总想着“一口吃成个胖子”,抄底就重仓,押注就梭哈,
不给自己留一点点回旋的余地。
说到底,是太高估自己的判断力了。
没有对周期的理解,没有对基本面的把握,
盲目冲进去,就跟没学游泳的人直接跳进深海,
还想着能游到彼岸——那多半是游不回来的。
现金就是氧气。
在市场里,谁手里有现金,谁就有选择权。
如果你满仓重压某一个板块,手上完全没余地,
那就像你被扔进水里,还得边游泳边解数学题,
而且题目还很难——时间,反而成了你的敌人。
除了“仓位管理”这件事,还有两点,能帮你在市场下跌时做到“不慌、不怕”:
1、对行业和公司基本面要有足够的理解。
不仅仅是能看懂财报数据,而是要看透“产业的周期性”。
万物皆有周期,不懂周期,就容易买在高峰、割在谷底:
2021年,光伏产能已经开始过剩,很多人还在激情满仓;
2023年,一些行业刚跌几天,就有人提前抄底,结果抄到了半山腰。
这种理解,靠的是持续的阅读、交流和深入研究,
靠的是时间堆出来的“感觉”。
2、要理解市场情绪和不确定性。
产业有周期,市场也有;而市场的情绪波动,甚至更加难以预测。
很多人问:“我对这个行业很了解啊,为什么还是亏钱?”
答案很可能是:
你只看懂了产业周期,却没看懂市场周期。
比如白酒,2021年产业上还没明显下滑,
但市场层面——50倍PE的茅台,已经在巅峰了。
再比如现在的医药、消费,从产业看还没完全反转,
但从市场情绪看,底部可能已经过去。
可惜的是,大多数人看懂了“反转要来”,
却没耐心等“反转真正到来”。
有时候,方向对了,时机却错了,
最终还是亏。
比如猪周期,很多专业投资者在22年就开始重仓,
结果等到现在,也没看到成色。
再比如22年底,全网都在喊“东升西落”,
2024年熬了9个月,才看到一点点春意。
市场时机这东西,真不是靠聪明就能拿捏住的,
连专业选手都未必能准,何况我们普通人?
很多人这周买,指望下周翻倍,
或者刚买就问:“什么时候反转?”
说实话,能买完就涨,那是运气,不是能力。
那我们到底该怎么办?
答案其实也不复杂:
1、提升认知,对周期有更深的理解。
2、在底部区域分批进场,留有余地,灵活调整。
最终的目标是:底部拿筹码,高处不上车。
不是行情已经飞了,你才跳上去追;
而是别人焦虑时,你已经悄悄在播种,等待收割。
我们控制不了每一次掷骰子都掷出“6”,
但我们可以多掷几次,让成功的概率越来越高。
如果你暂时还做不到,没关系,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跟着网叔的节奏来,少折腾,多看文。
最后,马上五一假期了。
说实话,今年的4月,可能是A股历史上最跌宕起伏的四月。
但庆幸的是,我们不仅抗住了,
还精准抄到了4月7日那波大底。
现在,很多朋友已经在回家或者度假的路上了。
温馨提示:注意安全,好好休息,多陪陪家人。
当然,如果可以,多消费消费,顺便给持仓助个攻!
节后,我们再战江湖!
五一快乐!
更新时间:2025-05-0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