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哥妹随谈

2025年11月7日,“经济观察报”发文《银行批量直售房产》。
这一消息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湖面,激起层层涟漪。
从兰州到广东、四川,农信系统、城商行及股份制银行纷纷投身“直售大军”,房产挂牌量呈井喷式增长,有的增长了700%。
这一现象深刻折射出当前房地产市场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度调整。

打开京东资产交易平台:随便翻到一家银行的拍卖。

通过对经济观察报这篇文章进行总结,我们发现商业银行挂牌数据如下:
兰州农商行挂牌的房产标共720个,其中2025年新挂牌的630个,新增700%;
兰州银行挂牌直售的房产标的数量为2909个,其中2025年挂牌直售的房产标的数量达1779个,新增157.3%;
放眼全国,2025年以来,农业银行挂牌直售的房产标的共有649个,吉林银行挂牌出售的房产标的共有2099个,天津银行有1227个,中原银行有521个,温州银行有412个,大连银行有226个,哈尔滨银行有159个;
自2024年8月以来,广东农信系统挂牌出售的房产标的共有12386个;2024年11月以来,四川农信系统出售的房产标的数量达到24821个;辽宁农信系统累计挂牌直售的房产标的有11369个,贵州农信系统有9539个,吉林农信系统有2374个,福建农信系统有623个。
2025年10月,兰州农商行在京东资产平台挂牌竞价近200套房产,涵盖住宅、商业及办公物业,价格跨度从数万元至数亿元。
这一举措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全国商业银行加速处置不良资产的生动写照。
以上数据来自《经济观察报》

直接原因:处理不良债权
银行开展房产直售业务,首要目的是处理不良债权,通过出售抵押房产来实现债权回收。这些不良债权主要来自两类抵押物。
企业贷款:以厂房、办公楼或实际控制人房产为抵押,涉及制造业、贸易等受经济波动影响较大的行业;
个人住房贷款:购房者因收入下降或房价下跌导致“负资产”,被迫断供。例如,某购房者贷款200万元购房,现房价跌至150万元,若出售需先补足50万元差价,无力偿还则断供。
深层原因:房地产泡沫破裂与债务转移
银行人士透露,“从违约到房产处置需1-3年,涉及法院执行、过户等环节。过去银行因耗时较长不愿采用直售,但当前市场下,直售成为提升回收率的优先选择。”
根据这段话,我们可以推断,2024年到2025年的挂牌房源的违约时间是2022年到2024年,而根据抵押贷的模式,一般是2年~5年,先息后本的模式,所以我们猜测贷款的时间大概可能是2019年到2021年。
而2019年到2021年正是房地产的高歌猛进的高峰时期。
基本属于全民炒房的高发期。
个人认为:不排除有一部分企业或个体户,需要抵押房产用于实际经营需求。但是大部分可能都是用于加杠杆买房了。
正常人买房是拿6口人的钱包凑齐首付款。但是炒房人,可能用前一套房子的抵押贷款用来做首付。
那么这些炒房人可能面临的压力是抵押贷的利息和房贷的利息。
如果房地产上行期间,他们还能通过过桥资金加上卖房来还掉到期的本金。
但是在2021年之后,房价一路下探,根据冰山指数,目前房价已经回撤到2016年了。

很多房子连首付都亏没了。
而这些首付就是这些人的抵押贷的本金,即使亏钱把房子卖了,也还不起本金,所以只能违约暴雷。
这样债务就从个人转移到银行手上了。
而银行也不可能把这种不良资产留在手里,肯定要进行变现。
过去银行因耗时较长不愿采用直售。但当前市场下,跳过司法拍卖流程,直售可以缩短变现周期,缓解银行资金压力。成为提升回收率的优先选择。

以后买房又多了一个渠道。直接先去银行看下有没有满意的房子。这些房子比市场价便宜很多。
这些银行直售的房产,不仅价格优势明显,而且风险相对可控。
1、价格优势——低于市场价30%左右
银行直售房产普遍低于市场价30%左右。例如,兰州农商行在沈抚新区的育才壹品小区,而贝壳显示的二手房市场价0.33万-0.46万元/平方米,银行直售价仅2300元/平方米;比市场价格更具竞争力。
2、风险可控:产权清晰无纠纷
相比法拍房可能存在的长租约、产权纠纷等问题,银行直售房产已完成产权剥离,买家风险更低;

银行直售对现在行情的影响——机遇与挑战并存
这几天各种群里,都在讨论这个问题。
而大部分人第一反应就是“砸盘”
就如同小区里一个月就成交一套,而这一套在以有史以来最低价的90%到70成交。
这无疑会给市场带来巨大冲击。
大家普遍认为,房价还得继续下探一年才会形成新的平衡。
但是,可以从无数个房子里挑选物美价廉的房子。
银行直售房产潮的兴起,是房地产泡沫破裂后的风险释放,也为市场提供了低价资产配置的窗口。
对于普通购房者而言,在房价下行的过程中,正是买房的最好的机会,理性评估债务能力、把握市场机会,或是在波动中寻找安身之所的关键。
止跌回稳的路依然漫长而曲折
银行直售房产潮的出现,是房地产市场调整的必然结果,它既给市场带来了挑战,也为购房者创造了机遇。在这个特殊时期,无论是购房者还是投资者,都需要保持冷静,审慎决策,才能在市场的浪潮中稳健前行。
更新时间:2025-11-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