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静养与天天锻炼的人,谁更长寿?调查22398名老人,给出答案

张大爷今年68岁,身边一直有两个“榜样”邻居。一个是李大妈,以“不动为福”为信条,每天不是靠在阳台看风景,就是坐着打毛衣,很少下楼,还总劝大家别乱动,说“养生要清静”.

另一个是王叔叔,几乎风雨无阻地晨练,无论快走、打太极还是小区遛弯,从不间断。一次饭局上,两人为“究竟是多动好还是多歇好”又争了起来。究竟,长期静养天天锻炼,谁才是真正的长寿秘诀?


最近一项历时8年的大型健康调查跟踪22398名老人生活习惯和寿命,终于有了权威解释。你可能以为“多运动的人反而折腾,静养最易长寿”?

真相,远比想象更精彩。尤其是第3项结果,更让很多人出乎意料。答案,或许就在你家长辈的日常里。

静与动,养生各有道。到底谁的更科学?继续看下去,真相或颠覆你的认知。

长期静养和天天锻炼,真的差别很大吗?专家有话说

“人就像机器,长期不用容易生锈。”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科张主任引用了中国老年健康促进项目的结果:持续静养的老人,心血管疾病风险高出21.7%,而适量运动的人则患病率下降约14.2%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同样发现,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基础代谢率”本就缓慢下降,如果一味静养,容易导致肌肉快速流失、骨密度降低、免疫力减弱

卧床10天,相当于老化3岁”,张主任这样形容。相反,每周累计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可明显改善全身血液循环、血脂、血糖控制,有助于延缓衰老。

但天天锻炼是否也存在风险?专家提醒,“锻炼过度”同样不是长寿的保证。调查忠告:高强度剧烈运动(如快跑、长时间蹦跳等)对老年人未必有益,反而增加骨折、心脏骤停等风险。科学适度才是真理,“不是活动越多、寿命越长,而是要会‘适度动’。”

究竟日常静养与天天锻炼,各自给身体带来什么影响?真相大解析

1.坚持静养,身体变化

血液循环减慢,血栓风险升高。美国心脏协会公布:长期“久坐静养”人群,静脉血栓事件更高,风险上升18.5%

失能、骨折风险增加2022年中华骨科杂志数据显示,长时间不活动的老人,半年失能率上升12.3%,骨质疏松发生率高达36.4%

情绪和认知功能受影响。协和医院心理科调查:静养老人罹患抑郁症、早期认知障碍风险提升11.7%,“越不动,越孤独,生活质量下降”。

天天锻炼,坚持三个月后,身体这样变化

心血管健康显著提升

持续适度锻炼能让血压平均降低7-12mmHg,甘油三酯下降8.8%,心梗中风发生几率下降。

便秘、失眠等老年常见问题改善

运动能促进肠蠕动,中华医学会数据表明,规律步行老年人,便秘概率降低31.5%,睡眠障碍改善29.9%

免疫系统更强大,感染少生病

哈佛大学流行病学报告显示,身体活动充足的老人,呼吸道感染发病率比静养群体低24.6%。尤其值得提醒的是,22398人的8年随访中,天天科学锻炼一族,死亡率比长期静养低22.2%!这个数字,真实刷新了很多人的想象。

建议这样做,科学“动”出长寿,每天养成3个好习惯

1.适度锻炼、循序渐进

国家卫健委建议:每次运动30分钟、每周累计150分钟,中等强度的快走、慢跑、太极操都适合大多数中老年人。运动强度以走路时能说话但不能唱歌为准。不建议突然剧烈锻炼,尤其有慢性病基础者更需评估。

2.结合兴趣,选择可持续的活动方式。

不是“锻炼”两个字才算合格,广场舞、散步、爬楼梯、打门球都能达到“科学动”的效果。建议选择自己喜欢、能坚持的项目,避免强迫和枯燥。

3.保证运动安全,重视身体信号

运动前要活动关节、热身10分钟,注意补水,服装合适。锻炼中如果感到胸闷、头晕、乏力等应立即停止,及时就医。有慢性病史或长期未锻炼人群,建议体检后制定运动计划

医学共识认为,动静结合、因人制宜、规律科学的锻炼方式,是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的关键。

注:文中所涉人物均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权。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北京协和医院. 老年运动与健康指南
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 中老年人运动健康管理专家共识(2023版)
2022年中华骨科杂志. 老年人静养与骨质疏松相关性分析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国居民健康素养 - 老年人运动篇”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3

标签:养生   长寿   老人   答案   风险   老年人   健康   科学   身体   建议   哈佛大学   老年医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