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觅知 河北
五月的钟山苍翠如幕,拾级392层石阶登上中山陵时,晨曦正穿透云层洒在“天下为公”的陵门上。这座依山而筑的陵寝,不仅是孙中山先生的安息之地,更是一座镌刻着民族觉醒的精神丰碑。
孙中山先生一生以“振兴中华”为志,陵寝的设计处处蕴含深意:392级台阶象征他逝世时中国3.92亿同胞的苦难与期盼;陵园整体形似“自由钟”,寓意“警钟长鸣”,提醒后人勿忘历史使命。祭堂内,先生手持书卷的汉白玉坐像凝视远方,仿佛仍在为民族未来沉思。绕行灵寝时,一块不起眼的石碑刻着“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斑驳字迹见证着两岸共同的历史血脉。
鲜为人知的是,中山陵选址源于孙中山1912年的一次狩猎。他在紫金山半山寺远眺,曾感慨“我将来死后葬在这里,那就好极了”。而陵墓设计师吕彦直,以33岁的青年之姿在国际竞标中胜出,却在工程未竟时病逝,将生命与信仰一同铸入这座建筑。
百年前,他为中国勾勒现代化蓝图;今日钟山脚下,高铁飞驰穿过长江,新街口的孙中山铜像俯瞰繁华街市——这盛世,终如先生所愿。
更新时间:2025-05-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