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豆瑞超 狄鑫
2025年6月30日,纽约百老汇与第六大道的瑞幸门店亮起了经典的蓝色灯牌。开业首日人潮涌动,平均等待出餐时间为2.5小时,这场被美媒称为“东方咖啡闪电战”的突袭,实则暗藏三重公关知识:
(图引:新华网)
考究的地理位置。瑞幸这次选址纽约大学与帝国大厦商圈,精准锁定了20万中国留学生及游客基本盘,以“文化熟悉感”降低品牌冷启动风险;
(图引:新华网)
价格心理锚点。APP首杯0.99美元引流价(低于星巴克均价50%),辅以“1.99美元任选券”阶梯式补贴,复刻中国市场的“漏斗模型”,这次瑞幸避免展开价格战,其主力产品一般定价为3.45-7.95美元,与星巴克持平;
快闪式造势。联合广场咖啡车快闪活动发起“野生打卡挑战”,用美式街头文化包装中式爆款,短视频播放量居高不下。
(图引:网络)
瑞幸的“纽约首秀”带给我们的公关启示是,人们认知上的精准打击,用最小成本打开“中国咖啡全球化”的市场,为后续扩张铺设通道。
一、1.99美元真的可以爆火吗?低价能否动摇美国的咖啡信仰?
(图引:网络)
表面看,瑞幸似乎要复刻中国的“9.9元革命”,但深层数据揭露截然不同的战略逻辑:
受众分析。美国现磨咖啡日均消费量达2.1杯/人,而中国仅为0.3杯/人,从数据上看,消费者其实更愿意为“精品化和便捷性”买单,而非单靠低价;
(图引:新华网)
成本困局。纽约门店租金是国内大多城市的6.8倍,若长期维持1.99美元定价,单杯亏损将超3美元;
对手反制。星巴克悄然上线“留学生专享8折券”;Dunkin’推出“亚洲风味冷萃”狙击瑞幸爆款;
信任赤字。Reddit网友发起“Luckin or Luck-out?”投票,
42%网友选择了“不信任”,因为互联网有记忆,瑞幸在2020年财务造假案消费者仍没有忘记,可能还会有其他原因;
(图引:网络)
文化排异反应。瑞幸曾主推的“酱香拿铁”被《纽约时报》称为“酒精咖啡的怪异混搭”;而扫码点单模式,触碰美国《平等商业法》红线,被指“排斥老年人”。
从数据中也能看出所处困境,两家门店开业两周后,复购率仅17%,而中国市场是38%。这印证了低价策略在成熟市场中,大概率会撞上文化信任的铜墙铁壁。
二、瑞幸如何破局?品牌营销应考虑价值共生,而非“寄生”
对比瑞幸在中美两地的品牌公关策略,可见其战略进步,在地性营销是突出的特点:
瑞幸在2018年到2024年期间,在中国市场,曾碰瓷星巴克制造冲突;财务造假后沉默3个月,错失解释的最好时机;依赖不间断给顾客发券,以此促进复购。从整体看,前期的瑞幸在公关策略上相对准备不足。
(图引:网络)
而瑞幸如今在美国市场中,在纽约举办一系列的快闪活动,邀请粉丝们上传在街头偶遇瑞幸咖啡车的“野生图”,用美式营销包装中式爆款。让大家参与感倍增,也体现了价值共生。这是瑞幸在公关方面的进步。
(图引:网络)
反观哈根达斯,该品牌因在华坚持“奢侈品定位”(43元/球 vs 美国同款1美元/球),忽视本土化创新,也没有进行价值共生,最终一年关店80家。其失败印证:傲慢是品牌全球化最大的公关败笔。
三、瑞幸出海作战:应注意中国市场的“后院之火”
(图引:网络)
当瑞幸远征纽约时,星巴克正联合资本在中国市场“釜底抽薪”。星巴克现在正在拟效仿麦当劳中国模式,出售部分股权引入本土战投,目标将门店从8000家扩至2万家;除此之外,以星巴克大杯规格为例,多款饮品直降3-6元,平均降幅达5元,单品价格区间下探至25-35元,与喜茶等新茶饮品牌的客单价接近;星巴克联合疯狂动物城,推出三款联名冰摇茶及一连串欢乐联名体验,用文化IP反制瑞幸的流量打法。
(图引:网络)
瑞幸此次在纽约的门店其本质是“声东击西”的公关筹码,用美国话题热度对冲星巴克在华资本动作,为国内防御战争取时间。
写在最后:中国品牌出海的建议:公关的本质是重建信任坐标系
(图引:知乎)
瑞幸的纽约征程揭示全球化公关的黄金法则,不要“殖民式扩张”,可以像IBM将广告牌改造为遮雨檐,品牌应成为城市问题的解决者而非侵占者。当瑞幸在纽约调制一杯咖啡时,最该被注入的不是咖啡因,而是对异地文化的敬畏之心。
(图引:知乎)
星巴克用30年将意式咖啡重构为美式生活符号,瑞幸的征途才刚刚启程。这场中美咖啡战争的终局,不取决于门店数量或股价涨跌,而在于谁能率先找到商业扩张与价值尊重的平衡点,当品牌学会匍匐在地倾听不同大陆的心跳,它便真正拥有了全球化的灵魂。
(图引:网络)
更新时间:2025-07-1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