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来源:
https://edition.cnn.com/2025/11/08/science/mars-mission-nasa-space-launch
NASA的EscaPADE双星任务计划于美国东部时间本周日下午2点45分搭乘蓝色起源新格伦火箭从卡纳维拉尔角升空,但这对双胞胎轨道器不会直接飞往火星,而是先在距地球150万公里的拉格朗日L2点"徘徊"整整一年,等待2026年11月的最佳行星排列窗口。这种"发射后待命"策略打破了行星探测任务必须在26个月一次的转移窗口内发射的传统限制,为成本不到1亿美元的小型科学任务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时间灵活性。如果这项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领导、Advanced Space和Rocket Lab参与的任务成功,将证明低成本行星科学探索可以通过创新轨道设计克服发射延迟和预算约束,尽管延长的太空暴露时间增加了航天器部件退化的风险。
EscaPADE全称"逃逸与等离子体加速动力学探测器",是NASA小型创新行星探索任务(SIMPLEx)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计划的核心理念是用传统火星轨道器五分之一甚至更少的成本实现高价值科学目标。传统NASA火星任务如MAVEN或火星侦察轨道器的造价通常在3亿至6亿美元之间,而EscaPADE的全部预算控制在1亿美元以下,这种成本控制要求工程团队在设计、制造和运营的每个环节做出艰难取舍。
任务的科学目标聚焦于火星大气逃逸机制的研究。数十亿年前,火星曾经拥有比现在厚得多的大气层,表面可能存在液态水和温暖气候。但这颗红色星球逐渐失去了磁场保护,太阳风开始直接轰击大气层,导致气体分子被剥离到太空中。理解这一过程的详细动力学对于评估火星古代宜居性以及其他岩石行星的长期演化至关重要。EscaPADE的两个轨道器将从不同轨道位置同时观测火星磁场、等离子体环境和大气逃逸过程,提供前所未有的立体观测视角。
轨道力学的创新方案

10 月 31 日,美国宇航局 EscaPADE 任务的双火星轨道飞行器被固定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蓝色起源新格伦火箭的鼻锥内。
斯蒂芬妮·普鲁辛斯基/蓝色起源/美联社
传统火星任务严格依赖霍曼转移轨道——当地球和火星处于特定几何位置时,航天器可以沿着能量最优的椭圆轨道从一个行星飞向另一个。这种转移窗口每26个月开放一次,持续数周,错过窗口意味着任务必须推迟两年多。对于预算和进度都紧张的项目,这种时间约束可能是致命的。
EscaPADE最初确实计划在2024年末的转移窗口发射,但一系列因素打乱了这一时间表。新格伦火箭的开发遇到技术挑战导致首飞延迟,任务规划也经历了多次调整,最终使得航天器在2024年窗口关闭时仍未就绪。面对要么等到2026年要么放弃任务的选择,工程团队选择了第三条道路。
Advanced Space的首席技术官杰夫·帕克解释说,他们开发的"随时发射并徘徊"策略允许任务在一年中的任何一天升空,然后航天器前往一个稳定的停泊轨道等待,直到行星几何条件变得有利。这种方法的关键是选择拉格朗日L2点作为待命位置。拉格朗日点是太空中的五个特殊位置,在这些点上太阳和地球的引力相互平衡,使得物体可以相对稳定地停留而不需要持续消耗燃料。
L2点位于地球背向太阳的一侧,距离地球约150万公里,是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等深空天文台的常驻位置。对于EscaPADE而言,L2提供了几个关键优势。首先是相对良好的辐射环境,航天器将远离地球辐射带中的高能粒子,减少电子设备的辐射损伤累积。其次是通信便利,L2与地球的距离远小于火星,使得任务控制团队可以在等待期间持续监测航天器状态并进行必要的维护操作。第三是燃料效率,进入和离开L2附近的晕轨道所需的速度增量相对较小。
具体操作流程是这样的:新格伦火箭将把两个EscaPADE轨道器送入地球逃逸轨道,航天器随后点燃自身推进系统前往L2点。抵达后,它们将进入围绕L2的芸豆形晕轨道,这种轨道利用三体引力动力学保持稳定,只需要偶尔的小推力修正。在2026年11月,当地球和火星的相对位置变得合适时,航天器将离开晕轨道,进行一次飞越地球的引力助推机动,利用地球引力加速并改变轨迹方向,最终踏上前往火星的星际航程。按计划,两个轨道器将在2027年9月抵达火星并进入科学观测轨道。
低成本探索的风险与回报

蓝色起源的新格伦火箭于 1 月 16 日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太空部队站升空。 约翰·拉乌/美联社
这种非传统方法在提供时间灵活性的同时也引入了约翰·拉乌/美联社额外风险。帕克坦承,航天器部件确实会在太空中经历磨损,延长的飞行时间增加了系统故障的可能性。电子元件会受到宇宙射线的累积辐射损伤,机械部件如反应轮的轴承会逐渐磨损,太阳能电池板的发电效率会因微陨石撞击和紫外线照射而下降。在L2点待命的一年期间,这些退化过程将持续进行,而航天器还未开始执行主要科学任务。
然而,接受这种增加的风险是低成本任务哲学的核心组成部分。传统的大型NASA任务会投入巨额资金确保极高的成功概率,采用高可靠性的航天级部件,实施多重冗余设计,进行广泛的地面测试。这些措施推高了成本,但将失败风险降至最低。SIMPLEx计划采取了不同的策略:使用商业级或改进的商业级部件,简化设计减少冗余,缩短研制周期,从而大幅降低成本,但承认失败是可能的结果。
帕克用"高价值"而非"廉价"来描述这些任务,强调重点在于优化科学回报与成本的比率。即使成功率只有三分之一,三个1亿美元的任务如果有一个成功,其总成本仍远低于一个3亿美元的传统任务,而科学产出可能相当。这种概率思维在商业航天领域已被广泛接受,但对于习惯于高成功率的NASA科学任务来说仍是相对新颖的理念。
SIMPLEx计划此前的记录确实参差不齐。月球先驱者任务因通信系统故障而失败,未能完成主要科学目标。月球水挥发物探测器Lunar Trailblazer由于发射延迟导致抵达月球时处于次优季节条件,影响了观测计划。这些挫折引发了对小型低成本任务生存能力的质疑,使得EscaPADE承载着证明这一探索模式可行性的重任。
新格伦火箭本身也为任务增加了不确定性。这枚由蓝色起源开发的重型运载火箭在1月16日完成了首次试飞,但那次发射并未携带有价值载荷。EscaPADE将是新格伦的首次商业任务,对于一枚只飞过一次的新火箭而言,这代表着相当大的风险。不过蓝色起源在亚轨道新谢泼德火箭上积累的经验,以及新格伦在首飞中表现出的性能,为任务团队提供了一定信心。
发射窗口的另一个复杂因素是美国联邦政府可能的关闭。如果国会未能及时通过预算法案,包括NASA在内的非必要政府机构将暂停运营。蓝色起源在声明中表示正与联邦航空管理局密切合作,确保EscaPADE发射能够继续,但政府关闭可能导致NASA人员无法参与发射准备和任务控制,这对于时间敏感的太空任务来说是严重问题。
如果本周末的发射窗口因技术或政策原因错过,"随时发射"策略的优势将得到体现——任务可以在几周或几个月后重新尝试,航天器仍将抵达L2点并按计划在2026年前往火星,只是在L2的待命时间会相应缩短。这种灵活性在传统转移窗口模式下是不可想象的。
行星科学探索的范式转变
EscaPADE代表了行星探测任务设计思维的潜在转变。过去半个世纪,深空任务的趋势是走向更大、更复杂、功能更全面的旗舰级探测器。好奇号火星车重达一吨,配备十种科学仪器,造价25亿美元。即将发射的木卫二快船任务预算超过50亿美元。这些任务确实产出了非凡的科学发现,但其高昂成本意味着NASA只能同时执行少数几个这样的项目,每个行星目标可能十年才有一次探测机会。
小型任务提供了不同的价值主张:虽然单个任务的科学能力有限,但更低的成本允许更高的发射频率和更多的目标多样性。十个1亿美元的任务可以同时探索火星、金星、月球、小行星等多个目标,即使部分失败,总体科学产出可能超过一个10亿美元的旗舰任务。这种"多样化投资组合"策略还能够快速验证新技术和新方法,为未来更大任务铺路。
EscaPADE采用的"发射后待命"轨道策略如果被证明可行,将具有深远影响。许多小型任务因为无法在转移窗口内准备就绪而被取消或推迟,造成巨大的沉没成本和机会损失。能够在任何时间发射并仍能抵达目标,将大幅提高任务规划的灵活性,降低因技术延迟或发射失败导致的后果。这种方法也可能适用于其他行星目标——金星、水星甚至外太阳系天体,尽管具体轨道设计需要根据目标的轨道特性定制。
任务的双星配置本身也体现了创新思维。单独使用时,每个EscaPADE轨道器的能力相当有限,但两者协同观测可以实现单星无法完成的科学目标。通过在火星不同位置同时测量,可以区分时间变化和空间变化,这对理解动态的等离子体过程至关重要。未来的任务可能采用三星、四星甚至更多的小卫星群,形成分布式传感器网络,以集群的方式探测复杂的空间环境。
当然,小型任务并非万能解决方案。某些科学目标确实需要大型仪器和强大平台才能实现,例如火星样品返回或木星系统的详细制图。理想的探索战略应该是旗舰任务和小型任务的平衡组合,前者承担最雄心勃勃的目标,后者填补知识空白并提供持续的数据流。EscaPADE及其SIMPLEx同类项目正在探索这种平衡的可行边界。
随着商业航天能力的成熟,小型行星任务的经济性将继续改善。SpaceX的猎鹰9号和未来的星舰、Rocket Lab的电子火箭和中子火箭、以及新格伦等新兴运载火箭提供了多样化的发射选项。立方星技术的进步使得几十公斤重的航天器就能携带有意义的科学载荷。人工智能和自主导航技术减少了对地面操作人员的需求。这些趋势共同指向一个行星探索更加民主化、节奏更快、参与者更多元的未来。
对于等待在佛罗里达发射场的两个EscaPADE轨道器而言,未来18个月将是对这一愿景的关键考验。从新格伦的处女商业飞行,到L2点的长期驻留,再到2026年的地球飞越和最终的火星轨道插入,每个阶段都充满挑战。但如果任务成功揭示了火星大气逃逸的新细节,并证明了创新轨道设计可以克服传统限制,它将为行星科学的未来开辟一条令人兴奋的新道路。
更新时间:2025-11-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