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江三角洲北翼的江苏海安,一场没有硝烟的“订单攻坚战”正在上演。从智能化车间到繁忙的港口码头,从政府的服务专班到企业的生产一线,这座县级市正以“开局即决战”的姿态,展现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蓬勃生机。
走进海安高新区瑞恩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智能化生产线上的机械臂正精准地抓取、组装输变电设备零部件。这条刚刚完成技术改造的生产线,让企业产能提升了30%,成功拿下中亚地区5000万元的订单。“政府帮我们对接了南通智能制造研究院,技术改造补贴当天就到账了。”公司负责人王明华指着生产线上的数字显示屏说,实时更新的订单数据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抢时间”的紧迫感。
这种政企协同的“加速度”,源于海安推出的“惠企暖心”十条措施。在政策工具箱里,既有对连续生产企业的真金白银奖励——一季度产值增长20%以上企业最高可获50万元补贴;也有精准到人的用工保障:企业每引进5名市外户籍员工并缴纳社保满3个月,就能获得500元/人的招聘补贴。2025年春风行动期间,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最高可获10万元推荐就业奖励,让“用工难”不再是制约生产的瓶颈。
在江苏恩达通用设备集团车间,工人们正在赶制新能源乘用车高压线束订单。这家传统汽配企业通过“智改数转”,成功切入新能源汽车赛道。“我们自主研发的800V高压线束,充电效率比传统产品提升40%。”技术总监李强展示着生产线上的智能检测系统,每道工序都嵌入了AI视觉检测,产品合格率从92%跃升至99.5%。
海安的转型故事不止于此。在伊顿变压器(江苏)有限公司智能车间,全新的数字化生产线让单相美式变压器生产周期缩短35%。企业与西安交通大学共建的联合实验室,正攻关新型绝缘材料技术。这种“产业+科研”的创新模式,让海安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3.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
凤山港码头,起重机正在装卸发往东南亚的集装箱。这个内河港口通过“海河联运”模式,让海安企业货物到达上海港的时间缩短至12小时。“过去要走公路到上海,现在通过‘沪海通’专线,每个集装箱能节省800元物流成本。”北材南通金属科技有限公司物流经理算着经济账,企业今年外贸订单同比增长65%,其中七成货物经由这条黄金水道出海。
作为全省首个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海安正在构建“公铁水空”立体化物流网络。总投资5亿元的海洋工程装备项目签约当天,海关、商务等部门就组成服务专班,量身定制物流方案。“我们生产的深海钻井平台部件,通过中欧班列15天就能抵达鹿特丹港。”项目负责人指着规划图上的铁路专用线,眼中满是对未来的期待。
“没想到政府连员工的年夜饭都考虑到了!”江苏竣昌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感慨地说。春节期间,海安不仅为企业提供连续生产补贴,还组织餐饮企业配送团餐,让留守员工吃上热乎的年夜饭。这种“店小二”式的服务,体现在一个个细节中:国有停车场免费开放、公交免费乘坐、景区免门票,让企业员工安心生产。
在政务服务大厅,“拿地即开工”审批窗口前,某新材料项目负责人正在办理施工许可。“过去要跑6个部门,现在一个窗口全搞定。”他展示着盖满红章的审批单,从立项到开工仅用28天。这种“海安速度”的背后,是“一企一策”服务专班和“容缺受理”机制的创新实践。
暮色中的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厂房灯火通明,货车往来穿梭。这座曾经的传统农业县,正通过“政企同心、创新引领、枢纽赋能”的发展密码,将“订单攻坚战”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突围战”。当智能生产线的轰鸣声与长江的涛声交响共鸣,海安正在书写新时代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精彩答卷。
更新时间:2025-05-0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