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移资产?包养情妇?损中利美?如果不是被自己的亲生儿子举报,估计谁也不会相信,一个掌握千亿资产的国民企业大佬竟然胳膊肘往外拐。
那么,到底是哪家企业,从国民品牌变成美国控股?被亲生儿子举报后,他又能否给出合理的解释?
1984年的漯河肉联厂,半死不活,工人月薪掰着指头都能数清万隆是那个被推出来收拾烂摊子的人,一身杀气,两眼放光。他上任第一件事就是砸掉大锅饭,谁行谁上,不行就滚,这套丛林法则在死水一潭的国企里,效果立竿见影,厂子活了过来。
几年后,一个叫“双汇”的品牌诞生,万隆的赌性也彻底爆发,他押上全部家当,从芬兰引进了当时国内没人见过的火腿肠生产线。1992年,第一根双汇火腿肠问世,那Q弹的口感和新奇的吃法,瞬间征服了九十年代中国人的味蕾。
双汇,就这么坐着火箭,成了家喻户晓的“肉老大”,万隆本人,也成了行业里说一不二的“教父”。虽然此后也有挑战双汇地位的品牌出现,但最终都石沉大海,双汇也只是红立于行业的鳌头,万隆也早早穿上了名为“传奇”的外衣。
然而,英雄的故事讲到这里,本该一路高歌,但命运的剧本,早在暗中标好了价码。
真正的转折,发生在2006年,那一年,国企改制的浪潮席卷全国,双汇自然也在其中,接盘的,是高盛和鼎晖这两头华尔街巨兽。高盛它们就是这么干的,用一家海外注册的空壳公司,以双汇自身的资产做抵押,兵不血刃地拿下了控制权。
资本从来不是慈善家,它们的獠牙很快就露了出来。从2006到2009年,双汇成了一头被绑在桩子上的现金奶牛,每年超过90%的利润,被以分红的名义,一滴不剩地抽走,源源不断地汇入境外股东的账户。
企业本该用于研发和再生产的血液,就这么被抽干了。这还只是看得见的阳谋,更狠的招数藏在水面之下。万隆后来在开曼群岛注册了万洲国际,反向收购了双汇,让双汇成了自己的孙公司。这下,“左手倒右手”的腾挪游戏玩得更溜了。
万洲国际在海外收购了美国最大的猪肉公司史密斯菲尔德,然后转手就把美国的猪肉,以远高于市场的价格卖给中国的双汇。一买一卖,差价惊人,这笔钱,神不知鬼不觉地从双汇的账上,流进了海外母公司的口袋。据测算,双汇每年一半以上的利润,就是通过这种方式被“合法”地掏空的。
万隆亲手搭建的这套复杂的资本迷宫,最终也困住了他自己。2013年,他不顾所有人的反对,豪掷71亿美元,执意要收购美国史密斯菲尔德。他觉得这是走向世界的跳板,能换来技术和荣耀。
他的长子万洪建,却第一个站出来说“不”。万洪建认为,中国市场才是真正的蓝海,应该把钱花在刀刃上,研发更懂中国胃的中式熟食。后来的故事证明,他看对了,那几年,卤味市场井喷,诞生了无数百亿级的新贵。
可惜,双汇完美错过了,万隆赢了面子,双汇输了里子,这件事,也成了父子间一道无法愈合的伤疤。两人在会议上拍着桌子对骂,关系降至冰点,而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万隆的私心。
2021年,忍无可忍的万洪建,以一封公开长信,向自己的父亲发起了决死冲锋,信里细数了万隆的“四宗罪”:
第一,利用职权,巧取豪夺。他强行用“打骨折”的低价,从员工持股平台收购股份,个人非法获利超过50亿港币。
第二,中饱私囊,贪得无厌。收购美国猪场成功后,他竟以“自我奖励”的名义,和自己的秘书联手,给自己发了超过50亿港币的奖金,而本该分给管理团队的股权,却被他一人独吞。
第三,联手外人,掏空公司。他授意亲信,以每吨高出市场价5000元的价格,从美国大量进口猪肉,一笔交易就让双汇损失了8个亿。
第四,私德败坏,公私不分。万洪建揭露,父亲与一位沈姓秘书保持了近二十年的情人关系,这位“后妈”不仅染指公司决策,更在万隆的财富版图里占据重要位置。
公器,成了私产;家业,成了闹剧。最终,因反对万隆提拔自己的女秘书,万洪建被罢免一切职务,彻底出局,这场豪门内斗,撕掉了最后一丝体面。
当一个企业的掌门人,心思都花在了资本游戏和个人欲望上,产品的品质,自然会成为第一个牺牲品。2011年,央视曝光的“瘦肉精”事件,像一记耳光,狠狠抽在双汇“放心肉”的招牌上。那场危机,几乎让双汇万劫不复。
然而,疼痛会遗忘,教训也未必能长记性,这些年,双汇产品的问题从未断绝。火腿肠里吃出虫子、塑料片、头发丝等等。还在保质期内的鸡翅,打开已经发黑变臭。
一句“食品安全大如天”的口号,在这些扎眼的事实面前,显得无比苍白和讽刺。消费者的信任,就像一层薄冰,被一次又一次的冲击,敲得粉碎。当品牌的人设彻底崩塌,再想把它粘起来,可就难了。
虽说现在万隆退休,次子万宏伟接班,双汇也还是大家习惯的那个双汇。但是当我们得知曾经的国民品牌已经变成外资控股时,想必心中还是会生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失落,这是对“民族品牌”这4个字无声的挽歌。
双汇的故事,早已不是一个企业的成败那么简单,它照出了那个野蛮生长的年代里,我们对国际资本的幻想。那扇看似通往现代管理的大门背后,如果没有严密的监管,就可能成为案板上的鱼肉。
同时,它也告诫着每一位企业家,当权力失去制衡,当“一个人说了算”成为常态,再伟大的功勋,也可能被失控的欲望吞噬。亲手缔造的帝国,也可能毁于一旦,“国民品牌”这四个字,从来不只是一门生意,它背后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托付。
信息来源:
新浪财经2022-03-16《双汇道歉!》
第一财经2015-06-16《万洲国际董事长万隆:双汇背瘦肉精的黑锅很没道理!》
湖北长江商报2024-10-14《万隆“废长立幼”交班仍存变数 双汇发展营收连降3年半亟待谋变》
更新时间:2025-08-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