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文化圈里有个大瓜,韩国申遗竟然“翻车”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这一动作,可把韩国之前那些申遗的“小算盘”给打乱了。一直以来,韩国在申遗这件事上,可谓是“热情高涨”,各种文化项目都往自己身上揽,可这次,却被狠狠打脸。
就拿泡菜来说,韩国一直嚷嚷着泡菜是他们传承了上千年的饮食文化,是韩国的“国宝”。但中国这边有实打实的证据,北魏时期的《齐民要术》就把泡菜(当时叫“作菹法”)的制作流程写得明明白白,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腌菜坛子,更是把泡菜的历史往前推了两千多年。这些证据一摆出来,韩国泡菜的“千年传承”就有点站不住脚了。
端午祭也是争议不断。韩国说端午祭是他们民族专属的萨满教仪式,可湖北战国时期出土的傩戏面具,和韩国江陵端午祭里用的图腾几乎一模一样,而且韩国的老文献里也承认端午习俗是从中原传过去的。这就尴尬了,原本以为是自己独有的文化,没想到根源在中国。
还有榫卯技艺,韩国的大木匠技艺号称是本土原创,可在27道核心工序里,有19道和中国宋代的《营造法式》完全相同。河姆渡遗址里7000年前的榫卯构件,更是让韩国的说法显得苍白无力。这些铁证如山的事实,都证明了榫卯技艺的源头在中国。
这次韩国申遗“翻车”,关键原因就在于文化传承链条断裂,拿不出比中国更早的文献、实物或传承记录,多项技艺与中国古籍、文物重合率过高,涉嫌文化重构。中国文化遗产鉴定中心在2025年5月30日提交的137项证据,就像一把把利剑,戳破了韩国申遗的“泡沫”。这些证据涵盖了文物实物、古籍比照、地域考证等多个方面,让韩国在申遗这件事上,彻底没了底气。
其实,韩国热衷于申遗,背后有着不小的利益驱动。一旦文化遗产被列入名录,就等于有了文化产权,可以向外展示,向内开发,还能申请专项资金和旅游扶持。这几年,韩国靠着把中国文化包装成自己的原创,再抢先注册、精心包装,试图实现反客为主。从2005年江陵端午祭申遗成功后,韩国申遗的脚步就没停过,泡菜、燃灯会、木匠技艺等,都被他们拿来申遗。
韩国的这种做法,在国际上也引起了不少争议。从这次申遗被驳回的情况来看,文化不是能随便“抄袭”和抢夺的,尊重文化的源头和历史,才是申遗的正确打开方式。这次韩国申遗“滑铁卢”,也给其他国家提了个醒,申遗是为了保护和传承文化,而不是一场没有底线的文化争夺战。希望未来各国在申遗时,都能秉持着真诚和敬畏之心,共同守护人类的文化遗产,别再出现这种尴尬的“文化闹剧”了 。
更新时间:2025-07-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