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娃有没有这经典一幕:
你刚说“来,自己拼这个恐龙拼图”,他小手一背,头一仰:“我不会!”
笔一扔:“我写不好字!” 鞋一甩:“我系不了带!”

你火往上冲:“你都没试,怎么就知道不会?”
结果他更理直气壮了:“反正我就是不会!你帮我!”
先别上头,咱们钻进他那颗毛茸茸的小脑袋瓜里看看——
在他心里,“我不会”三个字,根本不是偷懒暗号,而是一句无声的呐喊:“我怕搞砸”“我怕你失望”“万一我努力了还是做不好,岂不是更惨?”
就像打游戏,新手村还没走完,突然被拉去打终极BOSS,谁不慌?
孩子不是不想学会,而是太想“一次成功”,所以干脆用“我不会”当盾牌,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
三招实操法,专治“我不会”综合症:
第一招:把“你会吗”换成“我们一起瞎搞”
别说:“这个很简单,你试试。”
试试说:“哇,这个拼图好难啊!妈妈上次拼了个四不像,要不咱俩一起‘乱来’一下?”
降低期待感,反而激发参与欲。有个娃听完立马抢过拼图:“这次我来拯救世界!”
第二招:拆解任务到“傻瓜步骤”
别甩一句“自己穿衣服”,而是:“第一步,找到两个袖洞,像小兔子钻山洞;第二步,脑袋探出来,像小乌龟伸脖子。”
动作越具体、越好玩,孩子越敢动手。你会发现,他边做边念叨口诀,像在施魔法。
第三招:故意“翻车”示范
写字时,你故意写歪一个字,然后大叫:“哎呀!我的‘三’字变成毛毛虫啦!怎么办?”
孩子立刻笑出声:“老师说要平平的!”

你看,他自己就把正确方法说出来了。让孩子教你,是他最快学会的方式。
备用方案(当娃依旧抱头喊“不会”):
“求助暗号”机制:约定一个搞笑暗语,比如拍三下手说“我是小菜鸡”,才能要求帮忙。仪式感一来,孩子反而不愿轻易启动。
延迟满足法:“你现在说不会,可以,但得先自己捣鼓5分钟,闹钟响了再喊妈。” 往往2分钟后他就自己搞定了。
设立“失败勋章”墙:贴张纸,记录“今天我又搞砸了啥”。比如:“拼图倒着拼”“袜子穿反了”。每周评选“最搞笑失误奖”,笑完就敢再试。
特别避雷区:千万别做!
❌ 冷嘲热讽:“你连这个都不会?幼儿园白上了?”
→ 毁掉的是自信,种下的是“我不行”的心理暗示。
❌ 包办代替:“算了算了,我来吧!”
→ 等于告诉他:“你确实不行,还得靠我。” 越帮越废。
❌ 强行上难度:“别人家小孩都会了,你怎么还不会?”
→ 孩子只会记住:“原来我是个拖后腿的。”
记住啊,孩子嘴上说“我不会”,心里其实在说:“你能不能温柔点陪我学?”
他不是想依赖你,而是想确认——
“就算我笨手笨脚,你也愿意等我。”
下次他再喊“我不会”,不妨蹲下来,眨眨眼说:
“哦~‘我不会’模式启动了?来,按个指纹重启一下,顺便妈妈偷偷给你加个外挂。”
然后牵起他的小手,从第一步开始,慢慢走。
毕竟,所有“我会了”的高光时刻,

都是从一句被温柔接住的“我不会”开始的。
养孩子,拼的不是速度,是——
谁能在他说“我不行”的时候,笑着回一句:
“没事,咱们有的是时间,从‘不会’走向‘会’,才是最酷的成长通关记。”#育儿##如果让你用一句话描述你自己,你会说什么#
更新时间:2025-11-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