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居国外的9位女排名将:她们现在还好吗?

提起中国女排那些老将,总觉得她们的汗水不光洒在赛场上,还渗进了岁月的褶皱里。1980年代的辉煌,让人回味无穷,可退役后的路,各有各的弯。九位姑娘,周晓兰、郑美珠、杨锡兰、巫丹、杨晓君、姜英、苏惠娟、李月明、王怡,她们选择国外安家,日子过得怎样?从球网到街巷,这些年她们的足迹,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韧劲和无奈。

​先说周晓兰,这位老女排的副攻支柱,拦网那叫一个稳当,帮队拿下三连冠后,1985年退役进体委当处长,升得快,人气也高。可1995年那阵风波后,她一咬牙辞职,带丈夫侯晓非和女儿去了美国。转眼30年过去,今年68岁的她,在一家医疗器械公司做普通白领,每天准点上下班,日子平平淡淡,没什么大起大落。媒体去年五月报道,她偶尔接受采访,谈起过去不带怨气,就说选择对了,家庭和睦,女儿长大后精通多国语言,在当地扎根。她不爱张扬,社交媒体上几乎没影儿,但这低调劲儿,正映出她那股从球场带出来的稳重。想想她当年网前封堵的模样,现在推着购物车选货的日常,也挺接地气的。​

郑美珠这名字一提,就想起她那泼辣的防守,1.72米的身高在副攻线上像个钉子,钉得对手喘不过气。五冠王的光环下,她1988年汉城铜牌后直接去德国打球,遇上孙卫中,两人从排球聊到医学,1993年结婚,生下两个儿子。2006年他们投50万欧元开医疗中心,丈夫当董事长,她管财务和中医推广。63岁的郑美珠,现在中心小有名气,每天接待患者,按穴位教康复,夫妇俩身家厚实,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去年五月有报道澄清了些谣言,她没离婚也没穷,儿子们都长大上学,她视频聊家常,笑意满满。这位国宝级球员,退役后没闲着,用双手延续了另一种拼搏,挺让人佩服的——不是金牌在手,而是实打实的家庭事业双丰收。

杨锡兰,二传手里的顶尖货色,接过孙晋芳的班,率队三连冠,传球总能找准进攻点。1988年汉城后,她和丈夫张建国去瑞士,起初在俱乐部打球执教,他教中学体育。生儿育女后,2011年她进联合国安保系统,当保安护卫会议,站岗时腰杆笔直。64岁的她,早退休了,住沙夫豪森的宽敞别墅,院子种菜花,儿女周末回家聚餐。去年一月媒体提到,她每几年回国一趟,说祖国是根。这日子,听着就舒坦,儿女双全,没走体育路,她也没勉强。杨锡兰的路,像是从赛场指挥台转到家庭后院,稳稳的,没什么波澜,但这份安稳,来之不易。

​巫丹的多面手本事,搁现在也是稀缺货,主攻副攻接应都行,父母教练出身,17岁进队赶上女排低谷,三届奥运只一铜。1993年退役后,她在美国意大利打球,2005年全家移美,丈夫公务员,儿子上学。她在中学会教排球,示范动作时学生围着看。55岁的巫丹,去年五月报道说她还发社交视频,鼓励年轻人练球。日子平实,她开车送儿子上学,丈夫上班,她管家务加教学。这位带着奥运遗憾的姑娘,没让它绊倒脚步,反而在异国课堂上,传授那份从赛场磨出的坚持。

​杨晓君的跑动进攻快准狠,三连冠得分稳,1988年后自主择业去德国,1991年嫁当地球员亚塔,生混血女儿杨晨。可文化差异大,2000年离婚,女儿跟她。现在62岁,她在法兰克福机场物流公司做销售,推车分货,放弃了排球圈。去年五月报道,女儿长得漂亮,两人逛街买衣,她单身漂着,但日子照过,没大张旗鼓。杨晓君的经历,夹杂着婚姻的坎坷,没人美化那段分手,但她拉扯女儿长大,换份普通工作养家,这份韧性,够真。

​姜英的主攻替补转主力,郎平退役后她顶上,1986世锦赛冠军到手,汉城半决赛0比15那场败仗成心结。1990年退役进辽宁学院当副院长,同年结婚,1991年夫妇去澳洲。她在南澳体育学院当教练,丈夫开信息公司,生两儿子。2005年短暂主帅澳洲女排,压力大辞职后,帮夫打理生意。现在60岁,住独栋别墅,有三辆车一艘游艇,退休生活富足。去年一月报道,她上网关注国内事,相夫教子,儿子帮忙公司。姜英的路,幸运中带点不幸,但她没停步,从教练到商人,澳洲的阳光下,她过得有奔头。这位高个主攻,落地后脚步没乱。

​苏惠娟的二传生涯,替补熬成主力,却总赶上低谷,1984奥运全程坐板凳,金牌挂胸心有失落,1988铜牌赛首发出色,1990世锦赛亚军最佳二传,1992奥运又被换。1994年退役去瑞士,丈夫牛长征新华社记者,1990年结婚,生两女儿。她在俱乐部执教,他卖车。59岁的苏惠娟,住沙夫豪森,生活幸福,女儿成年周末聚餐。去年一月报道,她39岁还打球的精神,成当地排球推广的活广告。苏惠娟的日子,像是从板凳区走到家庭主场,没大红大紫,但夫妇携手,女儿绕膝,这份平淡的幸福,够味儿。

​李月明,最美副攻的甜美脸庞下,是拦网快攻的硬功夫,90年代副攻线支柱,两奥运铜银。1992腰伤退役后上海工作,1996年嫁男排张坚卫,1998离婚。1999年留学美国,2003年再嫁工程师,无子。现在56岁,定居美国,婚姻稳当,她任气排球协会理事副会长。去年七月报道,她现身女排赛,优雅端庄,挥手加油。两次婚姻的起伏,没让她停下脚步,现在协会工作,丈夫相伴,日子滋润。

​最后王怡,90年代副攻全面,郎平1995年回执教时她主力,1996奥运银牌。可性格急躁,场上埋怨队友,关系生隙。1997不入队,1998世锦赛前瞒着郎平办签证去美国留学,郎平气哭,队里紧急调整。大学读工商管理,两年联赛最佳,2003毕业当教练,结婚生子,从事排球。现在52岁,美国加州,日子照旧,但那年事成永久污点,自媒体总提,官方避谈。她没回应,继续训练队员。 王怡的路,负面标签甩不掉,急性子酿的苦果,她自己咽下。

这些女将,球场拼杀换荣耀,国外各过各的,有人富足有人平淡,有人遗憾有人释怀。到2025年,她们大多退休或半退休,儿女绕膝或独身前行。女排精神没褪色,在异国街头,她们用另一种方式延续——教球、管家、卖货、站岗。生活本就一言难尽,她们也没例外,但这份从网前到厨房的转变,透着人味儿,让人读着读着,就想多问一句:你最惦记哪位老将的日子?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07

标签:体育   女排   名将   国外   女儿   日子   丈夫   去年   排球   汉城   儿子   奥运   美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