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点赞的深圳奇迹“赛博烟花”闪耀全球夜空

2024年9月26日,在深圳龙华区数字创新中心一隅,一群工程师紧盯着电脑屏幕,调试着即将亮相深圳万架无人机国庆启幕大秀的程序。这是一个普通的夜晚,但对深圳大漠大智控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漠大)而言,却是又一个走向世界的关键时刻。当晚,“赛博烟花”在深圳湾上空绽放,带来了一场科技与艺术完美融合的视觉盛宴,而大漠大凭借10197架无人机编队表演,成功打破了“单台电脑控制最多无人机同时升空”“最多无人机组成的空中图案”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

凤凰网深圳《春天里的绽放》本期报道走进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全球领先的无人机集群自动化表演系统供应商、龙华本土品牌——大漠大,深入挖掘大漠大的精彩故事。

缘起:一通电话改变命运

2016年的深圳,在经济总量突破2万亿的同时,科技创新成为核心驱动力,新兴产业重塑产业格局。龙华从“产业大区”向“创新强区”转型,为次年行政区挂牌奠定了坚实基础。

当年夏天,一通来自央视导演的电话打破了大漠大创始人刘汉斌的平静生活。电话那头,导演激动地描述着英特尔公司在德国汉堡完成的100架无人机灯光秀表演,“中国是科技强国,我们也可以做。”导演希望大漠大能在2016年6月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节目中,完成一场类似的无人机表演。

彼时的大漠大,还只是一个主攻无人机飞控系统研发的小团队。刘汉斌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对飞行器有着近乎痴迷的热爱。2016年,他拉上华中科技大学的校友、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师生,在深圳成立了公司,梦想着做出最优秀的飞行控制系统。然而,民用无人机市场早已被大疆等巨头占据,初创团队举步维艰。那通电话让刘汉斌看到了新的可能。来自南航大的同事有1台电脑控制5架无人机的技术,可以将代码从5架扩展到100架,而刘汉斌则负责搞定通信,他把活儿揽了下来,迅速组建技术攻关小组。距离正式演出,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刘汉斌和他的团队以小时为单位倒计时,分工协作、研发制造、测试飞行。

2016年8月,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活动上,大漠大完成了国内首场无人机编队表演——《红星照耀中国》。80架手工组装的无人机在江西于都的夜空中精准排列成五角星图案,配合现场乐团的小提琴演奏,创造了令人震撼的视觉效果。“80架无人机铺满了整个广场,虽然只是简单的方阵变换,把LED 灯换成红色的灯带,但证明这条路走得通!我们之前研究的无人机编队技术都是在文献里面看到的,现在文献变为现实了,我们自己写的代码真的飞起来了!”亲历了首秀的覃海群觉得非常不可思议。

这次演出不仅刷新了公众对科技的认知,更开启了“赛博烟花”的新纪元,为后续深圳万架级表演奠定了基础。首秀之后,刘汉斌召集团队所有人讨论,是否要走无人机编队表演这条道路,这条路有没有市场?团队分析发现,国内尚未有成熟的企业涉足这一领域,市场仍是一片蓝海,于是,大漠大果断转型,成为国内首个“吃螃蟹”的无人机编队企业。

破壁“人工插秧”到“一键起飞”

此后,大漠大在短短一年之内跨过了一个又一个里程碑:2017年2月在杭州宋城演艺剧场,完成业内首个室内舞台无人机编队表演;同年7月进驻珠海长隆海洋王国,开启全球首个主题乐园无人机编队常态化表演;同年11月参加第十三届中国(浏阳)国际花炮文化节,完成世界上第一个大型无人机编队焰火表演……然而早期的无人机编队表演远没有看上去那么光鲜:大漠大的工程师们还要弯腰排成一列,将上百架无人机逐一摆放在起降平台,远远望去宛如在夜色中“插秧”。

随后的技术攻关堪称疯狂。团队将生产测试基地设立在龙华观澜的一处空地上,当成全天候测试场,研发、试错、完善、升级……真正的突破发生在2022年——箱式起降系统的发明彻底改变了行业游戏规则。一个箱子里面有12台飞机,无人机直接从箱子中起飞,表演结束后又精准落回箱内,技术破壁大大提升了自动化、智能化水平。至此,无人机可以一键实现全部加电、自动健康检查、3D实景仿真,自动起飞之后还能回到箱中自动完成收纳,定位精度达到毫米级。据统计,第三代无人机可令无人机表演场地面积减少80%、人力成本降低50%、执行效率提升6倍。

技术创新在2024年迎来高光时刻。国庆期间,深圳上演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无人机表演盛宴,负责执行的团队正是大漠大。这场赛博烟花秀连续在福田、罗湖、龙华、龙岗、大鹏等地进行空中接力。大漠大的万架无人机国庆启幕大秀更是震撼全球,在社交媒体上疯传,向世界展示了深圳这座“天空之城”的科技实力。精彩绝伦的无人机表演,吸引了国内外民众及各大社交媒体平台的目光,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网红”。马斯克点赞,外交部副部长华春莹全球推荐,海外2条视频播放量破亿,国内抖音、视频号、微博、B站、小红书频频热搜霸榜,更是得到了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新闻联播》的广泛报道。网友纷纷惊叹:“这是来自未来的表演”“科技与艺术的新高度”。

在副总经理覃海群看来,万架无人机国庆秀实现了三大关键技术突破:验证了大漠大无人机集群技术单一通信体系向信道容量极限的逼近,也验证了向单一CPU和GPU计算能力极限的逼近,更验证了大漠大独有的集群虚拟化技术。“这标志着我们突破了规模限制的天花板。从此,数量不再是制约因素,大漠大可以进行任意数量的无人机编队表演。”覃海群强调,未来大漠大将开启无人机灯光秀表演艺术创意的崭新时代,想象力将成为唯一的边界。这一里程碑式的突破,不仅确立了深圳在全球无人机表演领域的技术领先地位,更为未来开创了无限可能。

出海:从被迫转型到主动布局

2021年,受到国内外经济形势等多种因素影响,刚起步的国内无人机表演行业演出订单锐减,市场空间急剧收缩。与此同时,海外市场对无人机演出的需求却持续增长。面对这一形势,大漠大果断调整战略,将业务重心从海外表演服务转向设备销售和技术输出,开启了全球出海的新阶段。这次战略调整,最终推动企业完成了从“表演服务商”到“技术方案提供商”的转型升级。

首单生意来自韩国。由于疫情限制,中韩团队只能通过视频远程指导。“最难忘的是语言障碍。”当时负责海外技术支持的覃海群回忆道,她英语只有六级水平,遇上韩国客户的“塑料英语”,视频会议时常变成手语课,双方手舞足蹈地互相“比划”着,直到韩方找来一位懂技术的翻译,才解决了软件调试问题。

没想到,这场“蹩脚英语”的生意却意外开花结果,如今,这位韩国客户已成为大漠大的忠实拥趸,陆续采购了一代、二代、三代无人机设备。这单生意不仅打开了韩国市场,更成为大漠大出海的标杆案例。

尝到甜头的大漠大开始全力开拓海外市场。负责海外市场的何振川介绍说,公司2024年先后进入南美、欧洲市场,并在当地建立分销网络。但真正的挑战在美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无人机市场在他看来仍是一片蓝海。2024年12月,大漠大在美国设办事处,公司副总经理何振川下定决心要拿下美国市场这块难啃的硬骨头,“当地的同行没有做好,不见得我们就做不好。如果在美国能做好,相当于又能复制一个中国市场的规模。”

技术优势始终是大漠大征战全球市场的最大底气。截至目前,公司拥有100+项核心自主知识产权。“我们对比过全世界同行,可以说,大漠大在这个细分领域的研发是Number One。”何振川表示。这个判断并非空穴来风,从2022年全球首创的箱式起降技术开始,大漠大就建立起持续领先行业三年的技术壁垒。技术壁垒是保持领先的关键。“我们不担心被抄袭,当别人模仿第四代时,我们会有第五代、第六代、第七代……我们的策略是做行业的领先者。”

如今,越来越多的国际客户在网上看到大漠大的无人机表演视频后,主动上门询价。从最初的“比划”到现在的标准服务流程,大漠大也逐步建立起完善的跨国技术支持体系。何振川表示,截至目前,公司产品已销售到日本、韩国、墨西哥、巴西、澳大利亚、阿联酋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这句烙印在大漠大基因里的箴言,在深圳龙华的夜空下得到了最鲜活的诠释。当最后一缕夕阳沉入深圳湾,大漠大的无人机群已悄然列阵,万千光点如繁星般流转,人们看到的不只是科技奇观,更是一个城区与企业的共生共荣。

结语

九年前,大漠大不过是深圳几百家无人机创业公司中普通的一员。如今,它已成长为全球无人机编队表演领域当之无愧的领军者。两次刷新吉尼斯世界纪录,更获马斯克、华春莹等名人公开点赞。其万架无人机在深圳夜空勾勒的,不仅是光影的诗篇,更是“中国制造”从模仿跟随到技术原创的进化注脚。

在龙华,这样的蜕变并非偶然。从龙华区国际合作中心的“一站式”服务为企业打通“出海”通道,到税收优惠、研发补贴等政策组合拳助力企业专注创新;从观澜河畔旧厂房变身无人机测试场与研发中心,到2024年《龙华区低空经济试验区建设方案》发布、21.6亿元专项基金注入,龙华正以“政策+生态”的双轮驱动,将低空经济从“概念”变为“实景”。

文/凤凰网深圳主笔 陶韵西

图/受访方供图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27

标签:数码   深圳   夜空   烟花   奇迹   全球   无人机   大漠   市场   技术   团队   韩国   吉尼斯世界纪录   海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