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又开始挥舞关税这把大棒了,这次力度不小,直接把税率拉到最高250%,重点瞄准半导体芯片和药品这些关键领域,还特别点名了中国,说要让大家准备好被加税。话说回来,这不是特朗普第一次这么干,他上任后就爱用关税当武器,这次是2025年8月5日的事儿,在一次媒体采访中,他直截了当地抛出这些计划。
简单说,这波操作不光针对直接进口,还搞出个二级关税的概念,专门收拾那些继续买俄罗斯能源的国家。中国、印度、土耳其这些都被他列进名单里了。目的很明显,就是想通过经济压力逼制造业回流美国,顺便打击俄罗斯在能源上的收入来源。
先说说背景吧。特朗普从2016年竞选开始,就一直强调美国制造业流失太严重,尤其是高科技和医疗用品这些战略性产业。2025年他重返白宫后,没多久就启动了新一轮贸易政策调整。8月5日那天,他在采访中明确表示,美国将对进口半导体征收大约100%的关税,对药品则从低税率起步,一年内逐步升到150%,最终顶格250%。
为什么这么高?特朗普的逻辑是,如果这些东西在美国本土生产,就完全免税,这样就能鼓励企业把工厂搬回来。半导体行业是重灾区,美国现在高度依赖台湾和韩国供应商,比如台积电已经在亚利桑那州砸了1650亿美元建厂,但特朗普在讲话中把这个数字说成2000亿甚至更多,公司自己没确认,只是说一切以公告为准。英伟达这些巨头也被点名,政府希望他们在美国多投点钱建生产线。不过,建厂不是说建就建的,基础设施、熟练工人这些问题得花几年时间解决,企业短期内得扛着高关税的成本。
药品方面更直接影响老百姓。特朗普说,美国现在进口太多药品,尤其是从欧盟和中国来的,他计划先征小额关税,然后逐步加码到250%。市场反应倒没那么慌,辉瑞股价那天还涨了5%以上,礼来和强生只是小幅波动。
为什么呢?因为企业早有准备,很多药企已经在全球多地布局产能,避免单一来源风险。欧盟药品可能面临15%的关税,据估算,这会给全球制药业带来每年190亿美元的额外成本。但话说,这些成本最后多半转嫁到消费者头上,美国本土药价本来就高,这下子更得涨了。特朗普的算盘是想让制药业回流,但现实是,美国劳动力成本高,监管严格,短期内本土产能跟不上需求。
现在聊聊二级关税这个新玩意儿。这是特朗普这次政策的亮点,或者说狠招。他在8月5日采访中介绍,不管你跟美国有没有直接贸易,只要你还在买俄罗斯的石油或天然气,美国就会对你出口到美国的商品加税。理由是,这些国家间接支持了俄罗斯的战争机器。中国被直接点名,因为中俄能源贸易规模大,俄罗斯石油出口的很大一部分去了中国。
印度和土耳其也没跑掉。特朗普还设了个期限,从8月8日起,如果俄乌冲突还没停火,这些国家的关税就可能飙到500%。为了推动这个,他派中东问题特使维特科夫在8月6日飞去莫斯科,和普京谈了三个小时,主要聊停火条件。特朗普自己还透露,他打算跟普京和泽连斯基搞三方会晤,地点在中立国,目的是尽快结束冲突。不听话就罚钱,这套路挺特朗普的。
中国这边怎么应对?外交部很快就回应了,说中俄合作是互利的,不针对第三方,也不会受外部影响。这话不是随便说说,中俄能源贸易早就在调整结算方式,现在人民币占比已经超过25%。东线天然气管道已经通气,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也在建,年输气量能到500亿立方米。这些管道不走美元渠道,基本不受美国制裁影响。
特朗普的关税压力反而加速了去美元化的进程,中国企业也在分散供应链风险,不再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话说,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商品本来就面临各种壁垒,这次二级关税如果落地,会进一步推高成本,但中国有底气,因为国内市场大,出口多元化做得好。
印度的情况类似。特朗普指责印度转售俄罗斯石油牟利,所以对印度商品加了25%的关税,总税率达到50%。印度政府没退缩,继续从俄罗斯买原油,好几家炼油企业还在签新合同。同时,印度在推卢比和卢布互换机制,绕开美元结算。为什么这么硬气?因为印度是美国印太战略的关键伙伴,特朗普不会轻易撕破脸。土耳其也保持能源进口不变。这些国家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维持战略自主,不想被美国牵着鼻子走。
全球供应链会怎么变?特朗普的关税不光是数字游戏,它会牵动整个产业链。半导体和药品这些高科技领域,供应链本来就复杂,从原材料到成品涉及好多国家。高关税一压,企业得赶紧调整。有些公司已经在美国投资建厂,但运营成本高,不是长久之计。其他国家呢?新兴市场开始抱团取暖,金砖国家搞的南南走廊,把货运时间缩短了40%,贸易更高效。去美元化也在加速,中印俄这些国家在能源贸易上用本土货币结算,美元霸权的影响力在慢慢减弱。
从经济角度看,这波关税有赢家也有输家。美国本土企业可能短期受益,比如那些已经在美国有工厂的,能避开税负。但消费者和下游产业得买单,电子产品和药品价格上涨是必然的。全球企业左右为难,建厂回美国吧,成本高;不建吧,关税吃不消。边际效应在减弱,因为大家早学会了分散风险。特朗普想用关税逼制造业回流,但全球化车轮不会停,它只会转弯。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贸易战往往两败俱伤,上次2018年那波中美贸易摩擦,就让双方经济都受了点伤。
特朗普的关税大棒砸出火花,但挡不住世界联系的潮流。制造业回流靠的是竞争力,不是单纯的逼迫。各国都在压力中找出路,转型求生存。这场博弈证明,以霸权剥夺别人选择的时代,正在慢慢结束。能源贸易去美元化一旦成型,美元根基就动摇了。总的来说,中国被点名加税,得做好准备,但机会也在其中,推动本土创新和多元化。其他国家也一样,得靠实力说话。
更新时间:2025-08-1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