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制茶饮行业正迎来“供需共振”的黄金发展期,展现出“长坡厚雪”的巨大潜力。
该行业已从早期的粉末冲泡时代,全面迈入以品质化、平价化和高可得性为特征的新消费阶段。
供给侧方面,行业经历了深刻的结构性升级。
产品端,以喜茶、奈雪的茶为代表的品牌推动了“新茶饮”革命,广泛使用原叶茶、鲜奶、鲜果等高品质原材料,并公开配方信息,提出“四真七零”、“5A鲜活标准”等健康规范,显著提升了消费者对茶饮健康的认知。
同时,减糖、控卡成为行业共识,部分品牌还试点营养分级标识,进一步强化了产品的健康属性。
在价格策略上,头部品牌通过强大的供应链建设实现了“质价比”的突破。
蜜雪集团凭借覆盖全球的采购网络和六大生产基地,将核心食材自产比例做到行业最高,奠定了其在10元以下价格带的绝对优势。
古茗则依靠全国领先的冷链物流体系,实现“两日一配”,成功将高品质果茶的价格下探至20元以下。
这种平价化并非恶性竞争,而是供应链效率胜利的结果,使得新茶饮从“轻奢品”转变为大众日常消费品。
需求侧的变化同样深刻。
消费者的需求已从简单的解渴、消暑等功能性需求,向情绪价值、健康需求和社交需求等更高维度切换。
数据显示,约67%的消费者每周购买奶茶2次以上,年轻群体(20岁以下及20-30岁)是消费主力,渗透率高达42%和50%,显示出较强的成瘾性和消费粘性。
糖分带来的多巴胺分泌使其成为现代人“犒劳自己”、“愉悦心情”的重要方式。
此外,强社交属性也推动了行业的持续破圈,“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等话题引发全网热潮,立秋当天销量突破4929万杯。
跨界联名活动(如喜茶×Chiikawa、古茗×崩铁)更是成为品牌吸引流量、扩大消费群体的有效手段。
长期来看,行业增长空间依然广阔。
渗透率提升是核心驱动力。
2023年中国内地人均现制茶饮年消费量仅为11杯,远低于中国香港及台湾地区的50杯以上,更无法与美国、日本等成熟市场相比。
未来,随着新客群渗透和消费频次提升,市场规模有望持续扩大。
与此同时,行业格局持续优化,连锁化率和集中度不断提升。
2023年中国现制茶饮连锁化率已达56.1%,较2018年大幅提升17.1个百分点。
头部品牌凭借供应链、品牌力和资本优势快速扩张,而中小品牌持续出清,CR5市占率稳步提升。
蜜雪冰城以20.2%的GMV市占率位居第一,古茗、茶百道、霸王茶姬、沪上阿姨紧随其后,行业集中度仍有提升空间。
短期来看,外卖平台的补贴大战对行业产生了显著影响。
京东、美团、阿里相继投入巨额资金进行补贴,即时零售订单量激增,现制茶饮因客单价低、复购率高而成为最受益的品类之一。
这在短期内极大地提振了各品牌的同店销售表现。
然而,补贴退坡后,市场担忧低价习惯是否会削弱消费者对原价的接受度。
对此,报告认为应理性看待短期波动。
头部品牌的核心拳头产品优惠力度有限,促销多为低价引流品,产品力仍是长期留住顾客的关键。
尽管补贴可能暂时抑制部分价格敏感型消费,但消费者在情绪、健康、社交等方面的综合需求不会改变,消费习惯仍在持续培育。
最终,行业竞争将回归基本功,即供应链效率、精细化运营和品牌建设。
投资建议方面,报告推荐关注供应链能力领先、拓店扎实的古茗,以及卡位格局好、性价比壁垒深厚的蜜雪集团。
风险提示包括宏观经济波动、门店扩张不及预期和市场竞争加剧。
总体而言,现制茶饮行业在供需双轮驱动下,长期增长逻辑稳固,虽有短期波动,但“长坡厚雪”的特质清晰可见。
本文由【报告派】研读,输出观点仅作为行业分析!
原文标题:原文标题:2025-10-24-广发证券-新消费系列现制茶饮行业:供需共振,长坡厚雪
发布时间:2025年
报告出品方:广发证券
文档页数:30页







以上截图为原文节选内容,输出观点仅作为行业分析,不构成任何投资意见!
精品报告来源:报告派
更新时间:2025-10-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