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厚帽压住身高!老中医:寒头是秋冬养娃关键,疏内热、助长高

家长们秋冬常犯的错,就是把孩子的头捂得严严实实,觉得这样能防感冒,可从中医角度来看,这样做反而违背了孩子的体质特点。

咱们之前说过,孩子 “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新陈代谢旺盛,体内阳气易升发,也容易因穿衣过多、饮食不节导致内热壅滞。头部是“诸阳之会”,是所有阳经汇聚的地方,适当保持头部凉爽,有助于体内热气外散,避免热郁化火,从而预防感冒、咽痛、积食发热等常见问题。

反而过度保暖只会让体内的热更难散,像把火闷在头里,反而常会出现晚上睡不踏实、手心脚心发热、口干舌燥的情况,这就是“捂出来的热”。

《说文解字》里早讲过 “烦,热头痛也,从页从火”,“页” 就是头,意思很明白,头部过暖就像 “头边有火”,不仅容易让孩子口干、便秘、睡觉翻来覆去,还会拖慢生长节奏。

其实中医自古就有 “寒头暖足” 的养生原则,“寒头” 不是让孩子冻头,而是让头部适度适应自然温度变化,帮着疏泄内热、练强体质。

一方面,孩子如果积食生热,头部散热能让热邪顺着阳气通道排出去,脾胃就不会被热困住,吃进去的营养才能好好吸收,为长高打基础;另一方面,让头部偶尔接触微凉环境,能刺激体表经络,提升身体对温度变化的敏感度,就像给免疫力 “练内功”,秋冬感冒的次数也会少。

很多孩子常犯的错误,就是蒙着头睡。蒙头睡觉不仅会导致头部温度升高,还容易造成缺氧,影响睡眠质量和大脑发育。中医里有“冬夜勿覆头,得长寿”的说法,现代研究也证实,头部保持凉爽有助于更快入睡、睡得更深。因此,哪怕天再冷,也不要让孩子蒙头睡,卧室温度适宜、通风良好,才是真正为孩子好。

包括戴帽子,很多家长一见风起就赶紧给孩子扣上帽子,这其实大可不必。孩子在户外活动时,如果温度不是特别低(比如高于10℃),风也不大,不妨让他们的头部适应自然气温的变化。适度“寒头”能促进气血流通,调节整体热平衡,反而有助于增强体质。

当然,如果气温骤降、风较大,或是孩子体质偏弱,适时戴帽保暖仍是必要的,一切要以孩子的实际感受为准。


所以 “寒头” 得讲究方法,不能一刀切,得按孩子的体质调整,温度适配也有讲究。

像偏热体质的孩子,平时舌质红、舌苔厚黄,容易大便干结、盗汗,就适合多借 “寒头” 疏热:

比如早上用10-15℃的冷水拍打额头和脸颊,每次1-2分钟就行,不用长时间泡;

平时气温在5℃以上不用戴帽,低于5℃外出时,可以戴个薄针织帽,回到室内摘掉,别让头部积热;

晚上睡觉坚决不蒙头,卧室温度保持18-20℃,让头部远离暖气或空调口。


要是孩子是虚寒体质,平时面色苍白、手脚偏凉,大便容易稀溏,一受凉就感冒,“寒头” 就得温和些,别刺激阳气:

比如洗脸不用冷水,用15-20℃的温水,慢慢让皮肤适应微凉感;

气温低于10℃就可以戴纯棉厚帽,护住头顶和耳朵,外出遇大风、雨雪天,再用围巾轻护后颈,别让寒邪直接侵体;

晚上卧室温度控制在20-22℃,可以给孩子穿薄睡衣,但头部一定要露在外面。


平和体质的孩子最省心,面色红润、饮食睡眠都正常,“寒头” 就顺其自然:

洗脸水温12-18℃都行,孩子愿意接受冷水就用,抗拒就换温水,不强迫;

气温低于0℃或外出时间长再戴中等厚度的帽子,遵循 “外出戴、室内摘” 的原则;

睡觉时保持头部外露,卧室温度稳定在19-21℃,让孩子自然适应环境温度。


这里还要提醒家长,中医养生讲究整体协调,“寒头” 的同时必须 “暖足”,双脚是阴经汇聚的地方,保暖能固护阳气,和 “寒头” 形成互补,效果才好。

另外要避开几个误区:

婴幼儿脏腑娇嫩,不会说冷热,得观察反应,比如头出汗、烦躁哭闹就是捂多了;手脚凉、打喷嚏就是受凉了,要及时调;

不是说 “寒头” 就完全不戴帽,要是气温低于- 5℃,或者孩子外出时间久,必须戴帽保暖,“寒头” 是不盲目捂厚帽,不是硬冻。


“寒头” 可以给孩子日常调养,也是辅助长高的好方法,当然得配合清淡饮食,少吃油炸、甜食,晚上9点前让孩子睡觉,多跳绳、打篮球,气血足了、骨骼得到刺激,才能真正长高。

家长在养孩子上,不用焦虑,按孩子的体质调整保暖方式,再搭配好饮食、睡眠和运动,孩子自然能健康成长。大家多交流,多关注,慢慢就能找到适合自家孩子节奏。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2

标签:养生   内热   秋冬   身高   关键   孩子   头部   体质   温度   气温   阳气   保暖   卧室   中医   饮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