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青茶
2025年,Figure公司完成了C轮融资,募得10亿美元,估值飙升至390亿美元,成为全球最贵的人形机器人公司。
这个曾被投资人忽视的公司,如今一跃成为行业领军者。
Figure的成功,不仅仅是资本的推动,更得益于全球供应链,尤其是中国制造业的强大支持。
全球最贵人形机器人公司诞生,中国供应链功不可没!
Figure公司成立于2022年,由Brett Adcock创办。作为一名年轻的创业家,Adcock的创业经历相当丰富。
早在2012年,他便创办了线上人才市场公司Vettery,并在几年的时间里将其成功卖给了瑞士公司,赚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此后,他投身电动航空领域,创办了电动垂直起降飞机公司Archer Aviation,并于2020年底成功上市。
尽管他的前两次创业都非常成功,但他并没有满足于现状,而是将目光转向了更具挑战性和未来前景的领域——人形机器人。
人形机器人,尤其是具备高度自主学习和决策能力的机器人,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人工智能(AI)发展的最终目标。
Adcock认为,AGI的最终形态将是人形机器人,而Figure正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而成立的。
但是,创业的道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刚开始时,Figure几乎得不到任何投资。
2022年,Adcock带着自己的构想和初步的技术方案,跑遍了各大风险投资公司,希望能够获得支持。
然而,科技投资人普遍对人形机器人的前景持观望态度,认为这一领域还处于遥不可及的未来,短期内没有商业化的机会。
甚至在一些投资人眼中,Figure的项目还不具备足够的市场适应性。
在面临着资金紧张和项目压力时,Adcock和团队并没有放弃,而是坚持自主研发,并不断完善技术。
最终,Figure的技术终于在2023年迎来了突破,机器人能够完成复杂的任务,如搬运物品、进行简单的学习任务等。
这一进展让投资人开始重新审视Figure的潜力,并积极向其伸出橄榄枝。
2023年5月,Figure获得了7000万美元的A轮融资,标志着公司逐渐走出困境。
不到两个月后,Figure又成功吸引了Intel Capital等投资方的注意,获得了900万美元的追加投资。
到了2024年2月,Figure迎来了更大的融资机会,B轮融资金额高达6.75亿美元,投资方包括贝索斯、微软、英伟达等科技巨头。
融资完成后,Figure的估值一举飙升至26亿美元,而公司距离突破百亿估值也只是一步之遥。
真正的高潮发生在2025年,Figure的C轮融资吸引了全球资本市场的关注,10亿美元的融资额让公司估值一举突破390亿美元,成功跻身全球最贵的人形机器人公司之列。
这一切的发展速度,几乎让人感到难以置信,从成立到估值翻15倍,Figure的崛起可以说是一部现代版的创业传奇。
尽管融资成功,技术突破是Figure能够迅速崛起的核心所在。
Adcock深知,要想在竞争激烈的机器人领域立足,光有资金是远远不够的。
Figure公司从成立之初就注重自主研发,并力图突破行业中长期以来存在的技术瓶颈。
2023年,Figure推出了第一款商用人形机器人——Figure01。
这款机器人不仅可以完成简单的物理任务,如搬运箱子、清理杂物等,还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在特定的指令下快速学习新任务,例如煮咖啡、给植物浇水等。
这一创新让Figure在市场中一举脱颖而出,也为其吸引了大量投资者的关注。
Figure01的自主学习能力,实际上依赖于公司自研的AI模型Helix。
Helix模型能够让机器人在执行任务时不断积累经验,并通过反向强化学习算法进行优化。
与特斯拉等公司通过云端传输数据来提升机器人性能的方式不同,Figure采用了更加高效的本地学习和集成方案,这使得机器人可以在复杂环境中更好地适应和完成任务。
尽管技术上取得了一定突破,Figure依然面临着许多挑战。
机器人在实际商业应用中的表现仍然不尽如人意。
很多投资者和业内人士对Figure机器人的实际应用提出了质疑。
Figure曾宣布与宝马达成合作,但外界了解到的消息却是,宝马工厂内只存在一台Figure机器人,并且这台机器人仅在非生产时段运行。
这一情况让外界对Figure的商业化进展产生了疑问,认为其技术虽好,但落地的速度和规模仍然受限。
虽然Figure的AI技术相对领先,但在全球竞争中仍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特斯拉的擎天柱、波士顿动力的Spot等机器人,在技术迭代和应用场景拓展上也在快速追赶,AI模型的竞争也日益激烈。
为了应对这一局面,Figure不得不通过与C轮投资方Brookfield的合作,来加速Helix模型的预训练数据集建设。
Figure的快速崛起背后,除了资本和技术的支持,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中国的制造业供应链。
或许很多人并不清楚,Figure这家全球最贵的人形机器人公司,其许多关键零部件的供应商,恰恰来自中国的制造企业。
事实上,Figure并不是唯一一个依赖中国供应链的机器人公司。
特斯拉的擎天柱、波士顿动力的Spot等海外巨头同样离不开中国的零部件支持。
浙江的拓普集团、三花智控等公司便是特斯拉机器人领域的核心供应商。
这一切背后,正是中国制造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巨大优势。
从长三角到珠三角,越来越多的硬件创新公司涌现出来,形成了强大的制造业集群。
这些企业不仅具备高效的生产能力,还在质量控制、成本管理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根据摩根士丹利的报告,全球100家最具影响力的机器人公司中,有超过一半来自中国。
这表明,中国不仅是全球制造业的中心,更是在机器人技术领域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对于Figure来说,能够依赖中国供应链的强大支撑,无疑是其快速崛起的重要原因。
中国企业的低成本、高效率生产优势,使得Figure能够在保持技术领先的同时,还能在全球市场中保持竞争力。
Figure的崛起并非偶然,而是资本、技术突破和中国供应链三者相辅相成的结果。
尽管面临着技术和市场应用上的挑战,Figure凭借其独特的技术优势和强大的供应链支持,已经走在了全球机器人产业的前沿。
对于中国的机器人产业来说,Figure的成功不仅是一个重要的标杆,更是国产机器人崛起的信号。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供应链的进一步完善,未来中国的机器人企业有望在全球市场上占据更大的份额。
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只有那些不断创新、扎实技术、善于借力的公司,才能在全球市场中脱颖而出,迎接属于自己的辉煌。
更新时间:2025-10-0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