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吊林立,桥梁飞架,曾经的老工业区如今高楼遍地,7年房价上涨超100%的东部新中心,正上演着合肥最激动人心的城市蜕变。
龙岗路跨南淝河大桥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在紧张作业。这座大桥将成为连接东部新中心与合肥南站、骆岗公园、政务区的关键通道。
不远处的合肥市博物馆主体结构已基本完工,正在进行外立面施工,今年内将正式交付。

合肥的东部地区,曾是合肥工业立市的骄傲。在这里,安徽拖拉机厂、安徽纺织厂、合肥钢铁厂等企业曾贡献了合肥GDP的70%,产业工人聚集。
随着传统工业衰退,这片区域陷入沉寂。老合钢2015年停产,瑶海区与“工业区”的称呼告别。

变化始于2016年。那一年,合肥“两会”上首次提出建设合肥东部新中心的构想。规划总面积34.1平方公里,横跨瑶海、包河、肥东三地。
经过近十年发展,东部新中心已成为合肥“一核四心”城市中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滨湖、政务并列,成为合肥四大城市主中心之一。
2025年是东部新中心发展的关键一年。今年将完成体制机制优化调整,全面启动核心区开发建设,核心区已扩容至10.4平方公里。

“要想富,先修路”。东部新中心的崛起,从交通路网的完善开始。
驱车从瑶海出发,15分钟可直达省级、市级政务中心。郎溪路高架已建成,成为东部片区贯穿南北的“主动脉”。
广德路跨南淝河大桥已于2024年5月1日通行,原来需要绕行20分钟的路程实现了快速直达。
2025年底,合肥轨道交通6号线将开通运营,这条安徽省第二条全自动驾驶线路将彻底激活东部新中心的交通脉络,未来可快速串联政务、包河、高新等核心区。
“全力保障轨道交通6号线、龙岗路等重点项目按期通车,争取淮南路开工建设,徽河路、旌德路等5条支路建成通车”,合肥东部新中心建设正全力打造更加完善的“15分钟通勤圈”。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生命力。东部新中心瞄准新质生产力培育,加快优化产业布局。
瑶海区依托“一谷三基地、十里产业长廊”等园区载体,全力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与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智能机器人等新兴产业集群。
“中国网谷”作为合肥产业“五谷丰登”布局中的重要一环,是瑶海区实施产业立区发展战略的主平台。目前已形成以合肥物联网科技产业园为平台核心,以长三角数字科技示范园为智造核心的联动发展格局。
2024年,合肥东部新中心瑶海片区全年签约落地重点产业项目41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2个,投资总额46亿元。
2025年,东部新中心将聚焦11个重点产业链,构建高端装备制造与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集群,努力打造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

东部新中心的配套设施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加速兑现。
教育方面,合肥一中瑶海校区已招生,合肥三十八中新海分校已启动扩建工程,规划增设36个班级。
医疗领域,合肥儿童医院新区正在打造全国首个“医疗综合体+零碳医院”,预计2025年内建成交付。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广德路院区已投入运营,为居民提供“家门口的三甲服务”。

文化设施方面,合肥市博物馆主体结构已基本完工,今年内将建成交付。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也已投入使用。
生态建设同样亮眼。青年创意田园作为瑶海最大城市公园,面积达4900亩,为居民提供绿色生活空间。二十埠河流域环境治理及产业融合发展(EOD)项目已开工建设。

老工业区的转型,最难的就是环境治理。
东部新中心坚持把环境保护摆在开发建设的首位,高度重视区域土壤污染修复治理工作。马钢(合肥)公司地块面积3377亩,建议修复的土壤面积约为675.6亩。
2025年,合肥东部新中心将持续探索“环境修复+开发建设”绿色可持续治理模式,完成合肥造纸厂、氯碱西等地块污染土壤修复,力争累计完成污染土壤修复4265亩、出库3888亩。
同时,二十埠河上榜省级幸福河湖,青年创意田园二期获评2024年安徽省重点生态环境保护示范工程。东部新中心正在努力实现生态与城市的和谐共生。

未来三年,东部新中心计划实施项目64个,力争完成投资超50亿元。随着核心区开发,土地稀缺性加剧,这里的城市界面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放眼合肥,政务文化新区、滨湖新区的发展历程已经证明了“合肥速度”的传奇。如今,东部新中心已成为合肥城市发展的4.0版本,不仅承载着城市记忆,更承载着未来希望。
合肥向东,不仅是城市空间的简单拓展,更是一场关于城市复兴、产业重生、人居升级的宏大叙事。
更新时间:2025-11-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