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妈晚上七点半就躺床上了,凌晨三点就醒,坐客厅发呆一整早……”
68岁的王阿姨带着烦恼向社区医生诉苦:“睡得早,可总是醒得更早,白天精神也不好。”
“阿姨,年纪大了,也不能睡太早啊!”医生轻声提醒她,“过了70岁,最好别比九点更早上床。”
王阿姨一愣:“睡觉也有时间规定?”
睡觉这件事,年轻人怕熬夜,老年人却怕“睡太早”。
可你知道吗?睡得太早,其实也可能睡出问题。
这不,王阿姨的故事其实正是很多老年人的写照。70岁以后,关于“几点睡”这件事,还真得讲究点“时差”。
我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个让不少老年人和子女都犯难的睡眠问题。
01老年人睡眠特点
年纪一大,睡眠模式也悄悄变化了,不再像年轻时能一觉到天亮。
1.总睡眠时间减少
70岁以上人群,每晚平均睡眠时间约为5-6小时,比中青年少了近2小时。
2.入睡更早,醒得更早
很多老人晚上8点多就困,但凌晨2-3点就醒,白天容易打盹,形成恶性循环。
3.深睡眠减少
老年人深度睡眠阶段显著缩短,容易被小动静吵醒,睡眠质量下降。
4.昼夜节律提前
脑内褪黑激素分泌提早,导致晚上困得早,凌晨精神早,也就是“生物钟变早”。
5.睡得太早的风险
别以为早睡就是好事,过早上床,可能让你的身体越来越“乱”。
6.夜间频繁醒来
睡太早,整夜“睡眠窗口”拉长,反而容易半夜醒来、多梦、翻来覆去。
7.扰乱生物钟
人体有自然的昼夜节律,如果强行改变,容易引起激素紊乱、食欲下降、免疫力下降。
8.影响白天精神状态
凌晨醒后无法再次入睡,造成白天疲惫、注意力差,甚至记忆力下降。
9.可能增加焦虑抑郁倾向
研究发现,睡眠节律紊乱与老年人焦虑、抑郁密切相关,越“早起”越孤独。
02医生建议的“最佳入睡时间”
70岁以后,睡觉时间真不能随便定!
1.建议入睡时间:21:30–22:30之间
多位睡眠专家指出,这段时间内入睡,更接近自然褪黑素分泌节律,入睡更容易、睡得更稳。
2.不建议早于21:00上床
特别是吃完饭后没过多久就上床,胃肠未消化完,容易造成不适,也容易陷入“躺床不睡”的焦躁状态。
3.保持固定作息比时间更重要
每天定时睡觉、定时起床,让身体形成稳定节律,更利于健康。
03如何改善老年人睡眠质量
年纪大了,睡觉不靠“熬”,靠方法!
1.白天晒太阳、适当运动
每天上午出门晒晒太阳、快走30分钟,有助于褪黑激素分泌正常,晚上容易困。
2.控制午睡时间
午睡别超过30分钟,避免影响晚上入睡。很多老人中午一睡俩小时,晚上自然睡不着。
3.创造良好睡眠环境
睡前关灯、关电视,保持安静、舒适的卧室环境,避免强光刺激。
4.避免过早上床
没有困意时不要强迫上床,可以做点轻松的事,如读书、听轻音乐,等待自然入眠感来临。
5.饮食清淡、晚餐不过饱
睡前三小时不吃重口味、不喝浓茶咖啡,让身体处于放松状态。
6.坚持作息规律
偶尔晚睡晚起没关系,但长期作息时间混乱,对身体影响更大。
写在最后
人上了年纪,不是越早睡越健康,而是越规律、越科学才越健康。
医生的一句提醒,其实点醒了我们:过了70岁,睡觉时间也是需要“调表”的。
睡得不早,也不熬夜,顺着身体的节奏来,才是老年人最好的养生。
你家长辈睡得早吗?或许,是时候帮他们“推迟一点点”了。
更新时间:2025-10-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