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曾问周保中:抗联不撤入苏联会怎样?周回答:可能全军覆没

1931年9月18日,日本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进而迅速侵占中国东北全境。

在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里,东北人民为了守护家园,持续展开了激烈的抵抗。

“九一八事变”爆发不久,东北抗日义勇军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发展到了五十万人以上!

然而即便东北抗日已成燎原之势,但在长达14年的抗战中,东北还是有近五年的时间里,连一支成规模的抗日武装都难以见到。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日寇对东北抗日武装的镇压,已经残酷到了无法想象的地步。

而我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成为了在这片土地上坚持最久的旗帜。

1945年7月88旅(抗联教导旅)部分军官合影。

然而,即便是这支不畏艰险的钢铁部队,也不得不在1940年选择撤入苏联境内,直至1945年才随苏军反攻回国。

建国后,毛主席曾问原抗联二路军总指挥兼政委周保中将军:“如果当时抗联不撤到苏联,会怎么样?”

周保中毫不犹豫地回答: “可能一个都不剩。”

周保中

这个答案丝毫没有夸大其词,抗联能坚持到1940年,本身已经是个奇迹了。

中国其他地方的敌后抗日游击队,很多都能坚持到抗战胜利。

但抗联面对的局面,是真正意义上地“绝境”!

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第二方面军指挥部指战员摄于1939年

曾任东北局书记的彭真同志曾沉痛总结:“我党革命斗争有三件事最艰苦,一是长征,二是红军南方游击队,三就是东北抗联。”

而东北抗联的艰苦,更有其特殊的残酷性。

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第二方面军指挥部指战员摄于1939年

一、首先,是敌我力量的极端悬殊。

“九一八事变”初期,日军在东北驻扎的部队只有两万余人,其中还有近一半的非野战驻守部队。

然而,面对这两万日军,国民党政府的二十万东北军却选择了不战而退,拱手让出了东三省,以至于错过了最佳的战机。

不过也正因日军兵力不足,“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义勇军才能全面开花。

原东北军团长唐聚五,带着张学良给他的几个散兵,回到辽宁后就组建起了一支人数约为二十万的抗日联队,还成立了辽宁省临时政府。

唐聚五

被誉为当代岳飞的赵侗,不过是个学生娃。

但他靠母亲毁家纾难的资金,也在东北拉起了一万多人的少年铁血军。

然而狼子野心的日本早已图谋已久,又怎么可能任由抗日义勇军发展。

从开战后到1932年伪满洲国成立时,日军兵力已增至16万,并招收大量伪军。

侵华日军

这些伪军和关内伪军有个巨大差别,他们中有不少人真把自己当成了日本人。

仗着熟悉地形、人事,了解土战法,一个个尽力卖命,给义勇军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在敌军一浪一浪凶猛的扫荡中,唐聚五坚持了八个月,就不得不退回关内继续抗战。

赵侗坚持到1936年,在日军为全面侵华做准备的大扫荡中,也被迫撤进关内。

赵侗

在东北抗日最艰难的时候,我党领导的东北抗日武装迎难而上,于1935年1月成立了东北抗日联军,继续在白山黑水间打击日寇。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日军为稳固后方,在东北的兵力不减反增。

到1938年,东北关东军兵力达到了36万,并辅以17万伪军。

而抗联兵力最鼎盛时,也不过3万余人。

而且这3万人的身体素质和装备更是参差不齐,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东北抗联士兵

抗联面临的第二大险阻,是群众基础的彻底丧失。

日寇为扼杀抗联,实施了惨绝人寰的“归屯并户”政策,将分散居住的农民全部驱赶至由军警控制的“集团部落”(人称“人圈”)中。

到1938年,全东北建立了超过1.2万个这样的“部落”。

此举彻底割断了抗联与人民的血肉联系。

失去广泛的群众基础,抗联部队甚至无法建立一个长期的根据地,只能在茫茫大山之中开展游击战。

重压之下,抗联内部不断有心智不坚的人投降,这些人知晓抗联内部细节,投降日军后往往能给抗联带来重创。

例如抗联著名的领导人杨靖宇和赵尚志将军,都是因为内部叛徒泄密,最终英勇牺牲。

第三、是国际环境的冰冷与孤立。

从国际环境来说,苏联为避战自保,不仅曾在“九一八”事变后允许日本使用中东铁路运兵,更于1935年将中东铁路路权以低价出售给伪满当局。

这意味着,抗联无法从北方获得任何公开的支持,只能孤军奋战。

最后,是自然环境的极端残酷。

抗联还有一个其他抗日武装没有的大敌,那就是极寒的冬季。

想象一下,在零下三四十度的雪夜里,抗联战士在缺衣少食的情况下与扫荡的敌军周旋数天,靠着棉絮树皮充饥,甚至连草根都挖不到。

这种环境有多要命,没有亲身体验过的人根本无法想象。

然而,就是在这艰苦卓绝的环境之下,却仍有一批人,为了国家和人民,与日寇斗争到底!

赵一曼、杨靖宇、赵尚志、童长荣、王德泰、魏拯民、陈翰章、李延平、八女投江......

这一个个名字的背后,都是一部不朽的血泪。

14年抗战中,无数个这样的先辈们,用命和血换来了如今的新中国。

所以,周保中说如果抗联不撤到苏联可能一个都剩不下,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抗联的撤退,不是失败,而是在炼狱燃烧殆尽前保存下最后的、珍贵的火种。

这是不屈和反抗的标志。

正是有这种不屈的精神,中华民族才赢得了抗战的最终胜利。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0

标签:历史   苏联   全军覆没   周保中   日军   伪军   义勇军   事变   兵力   日寇   联军   关内   指挥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