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尚昆被关押时病危,看守士兵偷偷塞给他一包糖,后来他如何报答

杨尚昆是中国共产党的老革命,1907年8月3日生在四川潼南(现在属于重庆),活了92岁,到1998年9月14日在北京去世。

他这辈子经历太多了。但1966年那会儿,他却摊上了大事。

关他的地方条件特别差,阴冷潮湿,吃喝都成问题。他本身就有低血糖的老毛病,平时得靠定时吃饭或者吃点糖维持身体。

可被关起来后,哪有这种待遇啊?

吃都吃不饱,更别提糖了。时间一长,他的身体撑不住了,血糖低得厉害,经常头晕腿软,甚至昏过去。

那时候他已经59岁了,又是长期劳累的老革命,身体底子本来就不算太好,这种环境下真可以说命悬一线。

看守士兵田政红偷偷塞糖救命

就在杨尚昆快撑不下去的时候,出现了一个关键人物——田政红。

他是负责看守杨尚昆的一个普通士兵,年纪不大,具体岁数不详,但肯定是个年轻小伙子。

田政红的工作就是站岗监视,按理说跟杨尚昆没啥交集,上面怎么命令他就怎么干就行了。

可他不是那种冷血的人,看见杨尚昆病得那么重,心里过不去那道坎。

有一次,杨尚昆实在是扛不住了,血糖低到整个人都倒下了,脸色发白,嘴唇发紫,连动都动不了。

田政红从门缝里看到这情况,心里一惊。

他观察了几天,发现杨尚昆虽然被关着,但人品没得说,从不乱发脾气,也不随便攀咬别人,这让他挺佩服的。

终于有一天,杨尚昆虚弱地求他帮忙带点红糖进来。

田政红犹豫了一下,毕竟这事儿有风险,私自给“犯人”东西可是违反纪律的,轻则挨处分,重则丢饭碗。

但他最后还是决定帮一把。

第二天早上,他趁着去伙房领饭的机会,从储物柜里拿了一包白糖,藏在衣服里带了过去。换岗的时候,他瞅准没人注意,把糖塞进了杨尚昆的房间

杨尚昆拿到糖赶紧吃了一点,又冲了碗糖水喝下去,总算缓过劲儿来,脸色也好多了。这包糖对他来说,真的是救命的东西。

要是没有田政红这关键一手,杨尚昆能不能挺过那段时间还真不好说。

后来几天,田政红还陆陆续续带了点饼干、旧报纸啥的给杨尚昆,想让他多少有点东西垫肚子,精神上也能撑一撑。

不过这事儿没瞒多久,就被发现了。田政红被上级查出来,很快就被调走,还被开除出警卫部队,退伍回了老家。

这对他来说代价不小,一个农村出身的小伙子,好不容易当上兵,结果因为这事前途没了。

杨尚昆复出后寻找恩人

杨尚昆被关了整整12年,直到1978年才平反。

那年他已经71岁了,但身体和精神头还行,出来后马上就投入工作,当了广东省第二书记、副省长,还管着广州军区和广州市的事儿。

他干劲十足,搞改革开放、建经济特区,忙得不亦乐乎。不过,他心里一直惦记着当年救他命的那个小伙子——田政红。

在被关的时候,杨尚昆怕自己记不住恩人的名字和地址,特意在一本破书上用铅笔写下了“田政红”和他老家的地址。

这本书他一直保存着,复出后翻出来一看,字迹还挺清楚。他立刻派人去找,要求务必把人找到。

那时候通讯和交通都不像现在这么方便,工作人员跑了好几个地方,费了不少劲,才在一个小工厂的宿舍里找到田政红。

田政红退伍后回了老家,日子过得挺普通,就在当地一家小厂当工人,住的房子简陋得不行,家里也没啥像样的东西。

杨尚昆知道后特别感动,觉得当年这小伙子冒那么大风险帮自己,现在却过得这么朴实。他马上写信邀请田政红到北京工作,想把他安排在身边,好好报答这份恩情。

杨尚昆如何报答田政红

田政红收到信的时候,估计眼眶都红了。一个普通工人突然被国家大领导惦记着,谁能不激动啊?但他没答应去北京。他

老家有年迈的爹妈,舍不得离开,而且他觉得自己也没啥大本事,去北京不一定适应得了。于是他回信谢绝了,说愿意留在老家过自己的小日子。

杨尚昆看到回信挺感慨的,觉得田政红这人实在又孝顺,也就没再勉强。

他换了个方式报恩,先是安排人把田政红的妻子接到北京治病,家里条件差一直没治好。这对田家来说是实打实的帮助。

另外,杨尚昆还挑了自己戴了好些年的手表,托人送给田政红。这手表不算啥值钱货,但对他来说意义不一样,是他从苦日子熬过来的一点念想。

他还写了几个字:“恩重如山,永志不忘”,让人带过去,意思很明白,就是要把这份情记一辈子。

这些报答不算轰轰烈烈,但挺实在的。杨尚昆没搞那种高调的表彰或者硬塞个大官位给田政红,而是从对方实际需要出发,帮他解决家里的问题,又送了点个人心意。

杨尚昆一生的起伏与田政红的平凡

要说杨尚昆,他这一生真不平凡。从1926年入党,到长征、抗日、新中国成立,再到改革开放,每一步都跟国家的命运绑在一起。

1966年那次被关,是他人生最低谷的时候,差点就没熬过去。可他命硬,挺过来了,还赶上了历史翻盘的机会。

复出后他也没闲着,一直干到80多岁才退下来,算得上是个铁打的老革命。

田政红跟他比,那就是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当兵没干多久就退伍了,回家务工,过日子也就是图个安稳。

他救杨尚昆那会儿,可能压根没想过以后会有啥回报,就是觉得不帮一把良心过不去。

后来杨尚昆找他,他也没想着借这关系翻身,还是老老实实待在老家。这种人其实挺多的,干了件好事,自己也不觉得多了不起。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20

标签:历史   士兵   老家   北京   小伙子   身体   东西   恩人   家里   广州军区   血糖   回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