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知微
编辑|先锋谷
央视专访,终于揭开陈佩斯消失22年的真相。
昔日备受央视认可的喜剧大师,如今的真实处境也彻底曝光!
而朱时茂曾经的“预言”,也终于在此刻成为现实。
提起陈佩斯,就不得不说他和央视的恩怨。
而传言中,陈佩斯在娱乐圈“消失”也是因为得罪央视。
可事实究竟如何呢?
陈佩斯与央视的恩怨,还要从1994年讲起。
两人首次发现央视未经授权就售卖他们春晚小品录像带。
当时,陈佩斯顾及央视情面,并没想把事情闹大。
所以最后选择和解,并且继续在春晚上亮相。
可仅仅5年后,陈佩斯就再度发现“视频泄露”。
“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将他们数十个小品刻成光盘牟利。
而且被正主发现后,态度强硬拒绝协商。
陈佩斯在多次沟通无果之下,只能拿起法律的武器。
于是,2000年,央视被判败诉,对陈佩斯道歉、赔偿。
陈佩斯借此得到自己理想中的艺术公平。
但自此之后,他却从春晚舞台上彻底消失。
于是,外界传闻他被央视“封杀”。
而其他的地方台,也只能跟随央视的态度。
所以,娱乐圈再也看不到陈佩斯的身影。
直到2021年,陈佩斯靠着作品复出。
消失22年后,他再度回归央视。
所谓的“破冰传闻”,也正是由此而来。
再后来,陈佩斯受邀担任央视综艺导师。
甚至接二连三登上央视专访。
在外界眼里,陈佩斯与央视的恩怨也彻底落幕。
双方握手言和,为艺术再度联手。
可他“消失”的真相,却始终都没有答案。
外界为什么传闻陈佩斯和央视不和?
其实原因还在他自己身上。
与央视合作时,陈佩斯曾多次直言不满之意。
甚至在专访中表示“离开不是因为官司,是因为央视创作环境太窒息”。
比如在1998年春晚,也就是陈佩斯的最后一届春晚表演。
仅仅10来分钟的表演,就遭遇话筒失灵、头套脱落、音效缺失等事故。
而央视工作人员仅以“设备故障”轻描淡写地回应此事。
对于陈佩斯突出的创新想法,央视均以“不符合传统”为由驳回。
其实早1990年代起,春晚观众席就已经安排“笑拖”来烘托气氛。
陈佩斯甚至表示“能清楚看到前三排观众机械故障,虚伪的氛围让喜剧失去灵魂”。
最关键的是,节目中的勾心斗角,甚至牵连到作品的创作。
或许在陈佩斯的眼里,央视的创作氛围,早已不是他心里的纯粹艺术。
陈佩斯对喜剧的坚持是“笑中带泪”。
但春晚却逐渐沦为“胳肢窝挠痒痒”的低俗笑料。
春晚的变化,无人能改变,也无人能迎合。
所以,陈佩斯、赵本山等人都接连退出春晚。
所谓的真相,从来都没有外界传闻的那样戏剧化。
有的,只是艺术家的纯粹追求。
就像朱时茂所说“陈佩斯是对艺术非常认真的人”。
可他的认真,又能否为自己换来艺术呢?
陈佩斯和朱时茂,在观众眼里就像是“一对筷子”。
两人在春晚上形影不离,配合默契。
从1970年开始合作,到联手登上春晚创作出“小品”。
并且在春晚霸屏,开启彼此的“黄金时代”。
可台上默契的他们,台下却经常因为分歧争吵。
甚至于他们对于生活和艺术的选择,全都截然不同。
谈及过往合作,朱时茂曾直言“陈佩斯的性格也就我能忍!”
更是表示“他是个认死理的人,眼里容不得沙子。”
就比如与央视的版权官司中,朱时茂本不想和央视闹翻。
奈何抵不过好友的倔强,便只能以“看客”身份观赏全局。
朱时茂敬佩陈佩斯的“轴”,却也心疼好友。
对于陈佩斯放弃春晚选择话剧的决定,朱时茂的理解更是带着岁月沉淀的清醒。
“他不是离开舞台,是去找真正能让喜剧喘气的地方。”
后来被离开春晚后,陈佩斯和朱时茂各奔前程。
朱时茂开始拍电影、上综艺,甚至直播带货。
所以,他的处境比陈佩斯要好,最起码有市场、能赚钱。
就连陈佩斯都评价他“朱时茂聪明,懂变通”。
相比之下,陈佩斯只能回归“农民生活”。
穿旧衣种地、带孙子,生活平静幸福,但却没有名气。
连带着他对子孙后代,似乎也无法帮扶。
这是他追求艺术的代价,但却不是最后的结局。
即便生活困窘,陈佩斯依然坚守“戏比天大”。
所以,朱时茂评价好友“他活得清苦,但有骨气”!
而如今,陈佩斯的骨气,终于得到所有人的认可!
2025年,陈佩斯的《戏台》成为电影圈黑马。
电影还没播出,就受到全网好评,甚至被誉为“借古讽今的社会寓言”。
可陈佩斯面对的社会困境,依旧没有改变。
资本撤资、排片压缩...所有困难都抵挡不住他对艺术的追求。
“不讨好”的坚持,也为他赢得观众的绝佳口碑。
7月底,陈佩斯更是登上央视专访。
本是为宣传《戏台》,可他开场一句话却让人感慨。
一句“好久没上电影频道了”道尽沧桑。
与此同时,更是标志着双方关系实质性破冰。
距离1999年版权官司,已经过去26年。
他未主动提及历史恩怨,而是以作品说话。
而央视对他的报道,也是“艺术成就”。
足以看出,陈佩斯如今的“江湖地位”。
陈佩斯如今的处境,正处于艺术生命的第二春与行业生态的博弈漩涡中。
对于表演,他始终都在追求自己心中的艺术,从来都不曾改变。
可对于行业,他却难免有些忐忑,还曾怀疑“过气的老艺人观众会看吗?”
自我质疑背后,是对市场现实的清醒认知,亦是对艺术生命周期的坦然接受。
陈佩斯的处境,恰似《戏台》中侯喜亭的命运缩影。
在资本与权力的夹缝中,用“戏比天大”的信仰突围。
71岁的他,在专访中说“只要观众还乐意看,我就还站着演”。
陈佩斯的誓言,是对对艺术生命的承诺,更是对所有创作者的终极叩问。
在流量为王的时代,究竟是否还有人愿意为“良心戏”买单?
更新时间:2025-08-0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