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快科技5月4日援引《The Information》报道,苹果计划在2027年推出首款真全面屏iPhone 19 Pro,将前置摄像头和Face ID系统完全隐藏于屏幕下方。这一设计被视为对iPhone诞生20周年的致敬,也是苹果继刘海屏、灵动岛之后的又一次形态革命。消息称,苹果将通过分阶段技术迭代实现目标:2026年发布的iPhone 18 Pro系列将率先搭载屏下Face ID技术,保留单挖孔前置摄像头,为最终的真全面屏铺路。
一、技术路径与行业对标
苹果的真全面屏方案面临两大核心挑战:屏幕透光率与传感器集成。
从技术原理看,屏下摄像头需在屏幕显示与成像质量间取得平衡。安卓阵营已推出多款屏下摄像头手机(如中兴Axon 40 Ultra、小米MIX 4),但实际体验显示,该区域存在“纱窗效应”,且自拍画质明显弱于传统打孔屏。苹果若要突破这一瓶颈,需在屏幕材料(如Micro-LED)、像素排列(如子像素删除技术)及AI算法(如多帧合成)上实现突破。
值得注意的是,苹果在2024年获得的屏下Face ID专利显示,其可能通过优化红外光透射率,将点阵投影器、泛光感应元件等组件集成于屏幕下方。但这一方案需解决环境光干扰问题,否则可能影响人脸识别速度与安全性。
二、市场策略与用户需求
苹果的分阶段策略体现了**“稳妥试水、精准定价”的产品逻辑。
2026年的iPhone 18 Pro系列将采用“屏下Face ID+单挖孔”设计,这一过渡方案既能降低技术风险,又能通过减少屏幕开孔提升屏占比。相比之下,安卓厂商(如三星Galaxy Z Fold3)的屏下摄像头更多应用于折叠屏机型,且市场接受度有限。苹果选择在直板旗舰机上推进真全面屏,显示其对技术成熟度的信心。
从用户需求看,真全面屏的核心价值在于沉浸式视觉体验**。数据显示,73%的消费者认为“屏幕完整性”是高端手机的重要指标,但仅38%愿意为该功能支付超过1000元溢价。苹果若要在2027年实现量产,需在技术突破与成本控制间找到平衡点。
三、供应链与行业影响
苹果的真全面屏计划将重塑智能手机供应链格局。
屏幕方面,三星显示(SDC)和LG Display已开始量产支持屏下摄像头的OLED面板,而京东方(BOE)正研发更薄的UTG玻璃,以提升透光率。传感器领域,索尼可能为苹果定制高透光率CMOS,而德州仪器(TI)将提供低功耗红外驱动芯片。此外,富士康的“液态金属铰链”技术或应用于折叠屏iPhone,为真全面屏方案积累经验。
对行业而言,苹果的入局可能加速屏下技术普及。2023年,全球屏下摄像头手机出货量占比不足5%,但随着苹果、华为等厂商的加入,这一比例有望在2027年提升至25%。不过,技术门槛与成本压力仍将限制中低端机型的应用。
四、争议与风险
真全面屏的落地面临多重不确定性。
技术层面,屏下摄像头区域的显示均匀性、Face ID的抗干扰能力仍需验证。若苹果采用Micro-LED屏幕,虽能提升透光率,但量产良率可能不足50%,导致成本飙升。市场层面,消费者对“无孔设计”的实际需求可能被高估。调研显示,62%的用户认为“拍照质量”比“屏幕完整性”更重要,而屏下摄像头的自拍效果短期内难以媲美传统方案。
此外,苹果的供应链安全问题不容忽视。若2026年印度代工厂承接iPhone 18系列量产,精密组件(如屏下传感器)的生产可能仍依赖中国供应链,存在地缘政治风险。
苹果的真全面屏计划既是对乔纳森·伊夫“无边框”设计理念的延续,也是对20年iPhone历史的致敬。但技术突破的背后,是供应链整合、用户体验与商业利益的复杂博弈。若2027年iPhone 19 Pro如期而至,它能否像iPhone X一样重新定义手机形态?这取决于苹果对技术瓶颈的突破力度,以及消费者对“未来感设计”的买单意愿。
你认为,真全面屏会成为iPhone下一个十年的起点,还是昙花一现的营销噱头?
更新时间:2025-05-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