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发蝗灾,乌克兰咎由自取!炸毁水坝只为阻挡俄军?当地居民太冤

俄乌冲突之下,世界上大部分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俄乌之间究竟能不能停火的关键上,却忽视了俄乌冲突地区的民生。

扎波罗热地区是目前俄乌之间的一个关键冲突区,而这个区域,7月19号的时候发生了蝗灾,漫山遍野,密密麻麻。

一切的源头,都是扎波罗热地区曾经被炸毁的水坝,这个现在都没能真相大白的“罗生门”事件,将国家纷争变成了对百姓的影响。

蝗灾肆虐下的民生困境

遮天蔽日的蝗虫如黑云压城,啃噬着乌克兰扎波罗热最后的绿色希望。

扎波罗热市的居民推开家门,被眼前的景象惊得倒退三步——护栏上密密麻麻爬满了棕褐色的蝗虫,翅膀摩擦的“咔嗒”声像暴雨般敲打着玻璃窗。

居民拍下视频时,天空已被长达20公里的蝗群遮蔽成一片移动的阴影。

三百公里外,农民安德烈站在自家向日葵田里苦笑,眼前只剩光秃秃的茎秆。“它们比俄罗斯炮弹来得更彻底”,他对着镜头摊开爬满蝗虫的手掌。

这场被称为“十年最严重”的蝗灾,撕开了乌克兰战争伤疤下的另一道伤口。当人们追寻蝗灾源头时,目光却聚焦在两年前一场被洪水淹没的真相上——卡霍夫卡大坝的毁灭性溃决。到底是天灾还是人祸?谁该为这场席卷田野的灾难负责?

扎波罗热州的田野上,数亿只沙漠蝗虫组成了一支“毁灭军团”。它们如风暴般席卷农田,所到之处只剩裸露的土地。

在库舒古姆村,蝗虫密度达到每平方米80只,远超联合国粮农组织设定的警戒阈值。这场灾难已导致25%至100%的作物损失,向日葵、小麦、蔬菜等经济作物首当其冲。

蝗群甚至开始入侵城市,目击者拍摄的视频显示,扎波罗热市居民区的阳台护栏瞬间爬满层层叠叠的蝗虫,翅膀摩擦发出密集的爆裂声。

居民们惊恐地关闭门窗,用火烧驱赶这些不速之客,却意外引发多起野火,进一步破坏了蝗虫天敌的栖息地。

灾情最前线,乌克兰的灾害应对体系摇摇欲坠。本该快速响应的农药喷洒飞机因交战区空域管制沦为仓库里的摆设;通往重灾区的三条公路中,两条被炮火炸成废墟,剩下一条需绕行140公里。

当基辅州和文尼察州的灭蝗队终于在灾后第14天抵达时,队员们手中握着本该淘汰的老式手动喷雾器。“我们像用玩具水枪对抗森林大火”,队员瓦列里无奈地说。他的团队每天最多处理80公顷土地,不到蝗群扩散速度的十分之一。

战争枷锁下,这场蝗灾暴露出乌克兰生态防御体系的致命裂缝。但灾难的种子,早在两年前就已埋下。

水坝被炸引发的连锁反应

2023年6月6日,一声爆炸改写了第聂伯河的命运。卡霍夫卡水电站大坝在俄乌双方互相指责中轰然倒塌,洪水席卷下游地区。这场被乌克兰官方称为“俄罗斯恐怖行为”的灾难,却成为今日蝗灾的温床。

卫星遥感揭示了一个惊人事实:洪水退去后裸露的河滩地,每平方米土壤竟埋藏着22-38万粒蝗虫卵。

干涸的水库淤泥成了蝗虫繁殖的完美产房,再加上2025年持续干旱与高温,让这些虫卵提前孵化,更促使独居型蝗虫变异为群居型——后者每日迁徙距离可达150公里,食量是前者的16倍。

大坝的毁灭性影响远超蝗灾,乌克兰农业部报告显示,溃坝导致赫尔松州94%的灌溉系统、扎波罗热州74%的灌溉系统瘫痪。

60万公顷农田失去水源供应,曾经肥沃的“欧洲粮仓”面临荒漠化威胁。

“没有水源,就无法种植蔬菜。谷物和油籽将采用低产量的粗放模式种植”,乌克兰农业部在声明中承认。赫尔松地区原本年产400万吨谷物及油菜籽,价值高达15亿美元,如今却可能变成沙漠。

更令人忧心的是沉积在库底的“化学炸弹”,莫斯科国立大学环境学家阿列克谢·梅德韦多夫警告,水库干涸后,底层含有重金属的沉积物暴露在空气中,可能产生有毒粉尘。

生态学家舒米洛娃将这种污染称为“有毒的定时炸弹”,尽管卫星显示干涸的水库已奇迹般长出茂密柳林。当人们追问大坝被毁真相时,一个战场细节却让故事更加扑朔迷离——究竟谁能炸毁如此坚固的水坝?

战争博弈下的生态灾难

卡霍夫卡大坝被毁事件陷入“罗生门”。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坚称:“位于俄控区的水坝是被爆破的,完全是由俄罗斯方面安放的炸药”。

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则反指乌方“蓄意破坏”,目的是“剥夺克里米亚地区的水资源”。

战场上的一个细节却让双方说法都面临质疑,2025年4月,俄罗斯空天军曾向别尔哥罗德一处水坝投掷安装滑翔制导套件的3吨级FAB-3000重磅炸弹。卫星图像显示炸弹准确命中目标,但水坝依然屹立不倒。

这个事实引发关键质疑:3吨炸弹都无法摧毁的普通水坝,如何能被乌军90公斤战斗部的“海马斯”火箭弹炸毁?俄罗斯方面曾在2023年声称乌军使用“海马斯”导致卡霍夫卡大坝溃决。

很多水坝在建造时就考虑到了遭外部攻击的情况”,乌克兰工程师指出,“除非获得详细图纸,在内部薄弱处直接安装大量炸药”。

水坝被毁后,乌克兰面临的困境远超预期。全国60%的农药储备库位于俄军控制的赫尔松州,前线州仅获得全国灭蝗资源的17%。黑海航运中断导致德国拜耳公司生产的灭蝗药剂困在波兰港口三个月。

生态链的断裂加剧了灾难,在梅利托波尔郊区,蝙蝠种群数量较战前下降73%,而每只蝙蝠原本每天可捕食3000只蝗虫。

农民们被迫用最原始方式扑打虫群,联合国粮农组织已将乌克兰蝗灾列为“高风险扩散事件”。

当扎波罗热农民徒手扑打虫群时,世界目睹着战争对非传统安全领域的绞杀——没有炮弹直接落下,但生态防线的崩塌同样致命。而承受这一切的,永远是田野里劳作的普通人。

第聂伯河下游平原上,卡霍夫卡水库干涸的库底已长出茂密的柳树与白杨林。卫星图像显示野猪在新生湿地觅食,濒危鲟鱼重返水道。生态学家称这是“一场巨大的自然实验”,生物多样性两年内显著回升。

但库区土壤中沉积的重金属犹如“有毒定时炸弹”,而扎波罗热农民安德烈的手掌上,蝗虫仍在啃食最后一点绿色。蝙蝠种群减少73%的梅利托波尔郊区,居民点燃的驱虫野火将夜空染成橘红色。

乌克兰农业部内部报告显示,现有措施仅能保护35%的冬小麦播种区,战前这个数字是89%。当德国拜耳公司的灭蝗药剂在波兰港口滞留三个月,黑海航运中断的阴影笼罩着每一寸饥渴的土地。

战争机器碾过的地方,最先出现的总是苦难。

信息来源:

乌克兰扎波罗热地区出现蝗灾——观察者网

卡霍夫卡水电站被毁事件动态——新华社客户端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8

标签:财经   乌克兰   蝗灾   俄军   水坝   咎由自取   居民   波罗   蝗虫   俄罗斯   赫尔   大坝   灾难   地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