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到清晨,63岁的李大妈站在洗手间的镜子前,总觉得自己额头的皱纹似乎比去年更深了些,嘴角两侧的细纹也不知何时悄然爬上了脸。
她忍不住嘀咕:“是不是又熬夜多了?还是岁月到了这一步……”但体检时,医生却凝视着她的额头,小心地询问她的心血管情况。
原来,脸上的某些皱纹,不仅是年龄的写照,更可能是血管健康的“前哨兵”。

很多人以为,长皱纹只是自然衰老的见证,实际上,某些特定部位和“形态”的皱纹,往往暗藏着身体内部的重大信号。
你或许从未注意:有些人年纪轻轻,抬头纹就又深又密;有些人法令纹早早显现,却总说平时爱运动、饮食健康。这些皱纹,远超皮肤表面的“装饰品”,更像身体敲响的警钟。
究竟哪些皱纹值得警惕?它们和我们“看不见”的血管,真有关系吗?
在医学观察中,医生发现:经常在额头出现深刻、密集的横向皱纹,以及嘴角延伸至下巴的明显法令纹(鼻唇沟)的人群,血管情况一般更值得关注。

这并非捕风捉影。据2018年《英国心脏杂志》的一项大型随访研究显示,额头深皱纹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有正相关关系,即额头纹路越深,未来5年内心梗、脑梗等心血管问题的风险升高约15%-19%。
这项研究覆盖了3200余名40岁以上的成年人,剔除掉年龄、吸烟、血压等常见干扰因素,仍然发现皱纹与血管健康有明显联系。
这背后的科学原理很简单:皮肤与血管就像一张大网线,一同分布在我们体内。面部某些深层皱纹出现,多半和皮下微血管的供血减少、弹性纤维损伤、甚至微小斑块沉积有关。
当血管内壁变厚、弹性变差时,营养供应会优先影响最“边缘”的部位——比如面部皮肤。尤其是额头和嘴角的皮肤,对循环系统异常最为敏感。

从生理结构讲,这些区域的皮肤薄、脂肪少,更容易因微循环障碍出现变异。
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皱纹都与血管疾病有关。岁月、表情、外部环境同样会导致皮肤变化。
但当出现特定的皱纹组合,尤其还有以下伴随症状:如手脚麻木、轻微眩晕、运动后胸闷气促等,就应进一步关注心脑血管安全。
一般来说,血管健康问题常见的“皱纹预警”有两种:
额头多条横向深皱纹。有些朋友年纪不大,额头却出现了明显的横纹。这种皱纹与单纯的表情习惯不同。

当面部皮肤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逐渐减少、微血管循环受损时,额头皮肤容易缩水、褶皱感加剧。据流行病学调查,额头深皱纹人群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事件的概率,比同龄人高出约18%。
医生提醒:如果你的额头横纹在笑或放松时依然清晰分明,且伴有皮肤松弛、小块发黄,应警惕动脉弹性下降或微血管收缩。
法令纹(鼻唇沟)过深且过早出现。法令纹是鼻翼两侧向嘴角延伸的折痕。正常的法令纹多见于中老年,但若三四十岁就较为明显、且逐年加深,要关注血管健康。
长期高血糖、高血脂可导致胶原蛋白流失,此外,微循环障碍也直接影响口周皮肤的血氧供应。
有数据显示,法令纹显著人群其动脉僵硬、血管收缩反应差、血管内皮功能异常(即动脉粥样硬化的前兆)发生率高出正常人13%-15%。

医生还指出,部分患者忽略了脸部变化和心血管风险的相关性,直到后期出现高血压、心绞痛等才追悔莫及。
值得一提的是,皱纹出现只是身体“信号灯”之一。真正危险的是伴随高脂饮食、吸烟、运动不足等多重不良习惯时,身体负担会进一步加重。
要想让血管更健康,皱纹“不早来”,可以从这几方面着手:
饮食调理降脂防斑。多摄入含omega-3脂肪酸的鱼类、坚果;控制精制碳水和油脂摄入比例。
研究显示,每周食用2-3次深海鱼,心血管事件风险可降12.6%。搭配蔬菜水果,有助于维生素C补充,延缓皮肤和血管老化。

规律运动改善循环。每天快步走30分钟,可提升微血管弹性、减少血管炎症。
心脏病防治指南建议:适度运动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率约14%。慢走、游泳、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皆可有效促进血流畅通,预防斑块形成。
好习惯远离烟酒和“熬夜杀手”。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促成动脉硬化。建议逐渐戒烟,晚间十一点前入睡,有助于身体夜间修复和血管再生。
血管健康定期筛查。40岁以上建议每年1-2次血压、血脂、血糖筛查。一旦发现血压升高、胆固醇异常、皮肤出现异常皱纹,应尽快就医,必要时做颈动脉彩超、心电图等进一步排查。
科学养护皮肤,内外兼修。防晒、补水能延缓皮肤衰老,但只有“内养”更重要。饮食均衡,心态平和,是长久保持皮肤弹性和血管顺畅的根本。

不要忽视镜中皱纹发出的“无声信号”。皱纹出现的早、深,尤其集中在额头和法令沟,或许正是你的血管在无声呐喊。
与其等健康指标“亮红灯”,不如为自己早早打好预防针:调节饮食、坚持运动、养护心血管,任何年龄都是新的起点。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中国成人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中老年人面部皱纹与心血管风险相关性研究
《面部特征与血管健康关系综述》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
更新时间:2025-10-2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