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养生必看!从起居到饮食,快收好这份福建中医专家的“暖冬”指南

【来源:福建卫生报】

11月4日上午,

由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办的

“时令节气与健康福建”系列

新闻发布会(立冬专场)

在福州举行。

今年11月7日将迎来立冬节气,福建省卫健委中医药管理一处处长、二级巡视员钱新春,省气象服务中心高级工程师李长顺,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副院长林丽莉等多位专家围绕 “立冬时节健康养生” 主题,结合福建地域气候特点与中医养生理论,为公众带来专业指导。新闻发布会由省卫生健康委宣传处处长宁永鑫主持。

立冬养生重“藏阳”,南北习俗各显智慧

“立冬补冬,补嘴空”,北方人习惯在立冬大吃一顿;而在福建,却流传着“立冬食蔗齿不痛”的养生智慧。

钱新春指出,立冬养生核心在于“藏住阳气”,而非盲目进补。他引用《黄帝内经》“冬三月,此为闭藏”理念,倡导公众顺应自然规律,通过饮食、运动、起居等多维度调养身心。他以闽南地区食用姜母鸭、漳州药浴等传统方法为例,道出“药食同源”的养生智慧。

立冬昼夜温差显著,防寒保暖是关键

省气象服务中心高级工程师李长顺介绍,今年立冬期间,我省气温偏高、降水偏少,昼夜温差较大。特别要注意,主要降温过程预计出现在11月18日至20日。

他建议公众注意防寒保暖,重点保护头、颈、足等部位,适时增添衣物,并顺应节气适当温补。在饮食方面,可多吃山药、黑豆、羊肉等食物,以增强抵抗力。

运动需循“冬藏”,忌大汗耗阳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副院长林丽莉教授为不同人群开出“运动处方”:

儿童需注重饮食温软、睡眠充足、衣着适度,可尝试简单的小儿推拿,如按揉足三里穴;

中青年应避免熬夜和生冷饮食,可选择快走、瑜伽等和缓的运动方式,减少不必要的消耗;

老年人则可以练习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养生功法,日常可按摩太溪、足三里等穴位,以鼓舞阳气。

她强调,冬季运动应以身体“微热,不出汗”为度,避免阳气过度耗散。

关节防护:中医“组合拳”缓解旧疾

天冷最怕“老寒腿”发作!针对立冬后颈肩腰腿痛旧疾复发或加重的情况,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骨伤康复一科主任连晓文推荐“南少林理筋整脊手法+中药烫熨+太极云手”三重疗法,通过松解筋结、温经散寒、强化核心肌群,帮助患者平稳过冬。

他强调,立冬后气血遇寒易凝、筋骨易僵,养生重在“温通”,建议公众可在正午时分艾灸足三里与命门穴各10分钟,并每日练习八段锦中的“两手托天理三焦”与太极拳的“云手”等动作,练习时需保持“心静神定”。

睡眠调理:四招应对“寒燥郁痰”

立冬后,昼短夜长,阳气内藏,人们最易出现“早困晚醒”状态。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脑病康复五科主任赖靖慧指出,这多由寒、燥、郁、痰引发。

她提出助眠建议:睡前温水泡脚、按揉神门穴与安眠穴、饮用温性安神茶,如用桂圆+百合干或者酸枣仁+茯苓煮水代茶饮。

此外,睡觉时应注意腰腹与脚部保暖,可穿宽松的棉袜入睡,盖被时确保腰腹不外露,避免夜间受寒影响气血运行而干扰睡眠。

中风患者:特色疗法防复发

作为我省针灸专家,林丽莉教授指出,中风后遗症人群可采取针刺、推拿、艾灸等中医特色疗法,配合个体化膏方调理,并加强全身保暖与睡前泡脚,以通经络、防复发,提升生活质量。

这个立冬,

收好这份养生指南,

一起健康过冬吧!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6

标签:养生   立冬   暖冬   福建   起居   中医   饮食   指南   专家   阳气   保暖   中医药   节气   艾灸   健康   公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