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谡只是替罪羊!诸葛亮真正要斩杀的是马谡背后的靠山,到底是谁?
刘备临死之前说了这样一句话:“朕观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然而在5年之后,诸葛亮却让马谡统兵镇守街亭,对于诸葛亮来说,让马谡镇守街亭主要有两个层意思,第一个便是来验证刘备当年的话,到底有多少含金量?其次便是给马谡一个带兵的机会,好让马谡迅速成长起来,为日后攻打曹魏培养出更多的将才。
为了马谡能够成功守住街亭,诸葛亮当时指派了悍将王平作为副将,并且在马谡出军之前,便让马谡当道下寨,由此一来即使是千军万马也不可能急速通过街亭,诸葛亮的主力大军才有更多的可能拿下陇西五郡,最后慢慢进占曹魏中原天下。
然而,马谡却在关键时刻掉了链子。
在史料《三国志·卷四十三》之中有这样一段描写:谡舍水上山,举措烦扰,平连规谏谡,谡不能用,大败于街亭。从史料的记载来看,马谡当时的行为有些过头,一来不听诸葛亮当道下寨的军令,二来也不顾副将王平的劝说,仍然选择在街亭山上扎营。
从马谡的做法来看,的确如刘备所说,马谡之才的确是言过其实。当时马谡提出,如果占据高地,敌人来围便可以放出滚木擂石,除此之外,还可以凭着高地,冲杀而下,如此一来打败敌人就是轻而易举之事。
然而,事实却狠狠打了马谡这个实习生的脸,曹魏大将张郃来到街亭,先是采取围而不攻的战略,随后又截断蜀军水源,由此一来蜀军大乱,试问三军将士如果没有水源,试问如何生火?如何做饭?
在蜀军大乱之后,张郃率军进攻马谡,这个时候的马谡才明白一个道理,带兵打仗远远不是儿戏,也没有后悔的机会,最终马谡大败,所幸被王平所营救。
街亭战败之时,赵云作为仅有的五虎上将,他的情况也不乐观,只不过相比马谡,赵云没有粮草和军士方面的损失。因此诸葛亮不但没有惩处赵云,相反地还打算赏赐赵云财物,只不过被赵云拒绝。
在史料《华阳国志》中记载,赵云被贬为镇军将军,同时还略微减少俸禄,诸葛亮本人亦上书刘禅,自贬三级,但仍然享受丞相权利!
对当时街亭副将张休还有李盛,均是斩杀。并且削去黄袭兵权,而对于副将王平来说,一来在战前苦劝马谡,二来又营救马谡和接应残军有功,因此被诸葛亮提升为参军,并且训练无当飞军。
王平进位讨寇将军,封亭侯,在街亭之战时,也只有王平被升官职。
原文记载:众尽星散,惟平所领千人,鸣鼓自持,魏将张郃疑其伏兵,不往偪也。在回到军营之后,马谡连同几个战将均被诸葛亮问罪。
史料记载,诸葛亮当时斩杀街亭副将张休还有李盛,并且削去黄袭兵权。而对于街亭主将马谡,诸葛亮同样没有因为马谡是他的学生而手软,而是坚持要斩杀马谡,以正军法!
诸葛亮的斩杀马谡的原因非常简单,那就是“正三军之法”,当时不少人替马谡求情,包括魏延,赵云等人,其实站在川中人才这个角度来考虑,斩杀马谡确实是有些可惜,一来马谡的确有才能,只不过临战经验太少。
但是让马谡担当参军之职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当年诸葛亮南征之时,马谡便提出了著名的“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的战略,并且取得不错的成绩。
而在丢了街亭之后,尽管蜀国很多人替马谡求情,但诸葛亮仍然坚持斩杀马谡。
在斩杀马谡之后,诸葛亮和蒋琬私下聊天,说了这样一句话:"孙武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是以扬干乱法,魏绛戮其仆。四海分裂,兵交方始,若复废法,何用讨贼邪”!
显然,诸葛亮这句话,如果较真起来可以斩杀马谡,但如果想放马谡一条生路也是没有问题。
那么诸葛亮为何一直坚持,甚至不惜上演挥泪斩杀马谡的桥段呢?原因非常简单!
诸葛亮当时要斩杀的其实不是马谡,而是马谡背后的靠山!
说到这个问题,其实非常简单,马谡本身是荆州派系代表人物,同时又是诸葛亮的关门弟子,史料记载,马谡和诸葛亮时常谈论军事,经常从白天谈到晚上。
这能说明什么问题?非常简单,诸葛亮其实和马谡在私底下的关系是非常好的,表面是上下级,但实际上却是恩同父子。而马谡在街亭惨败,作为马谡的顶头上司,诸葛亮可以说是难辞其咎,为此诸葛亮自贬三级,担当右将军,只不过依然录丞相事。
也就是说在街亭之战马谡惨败之后,诸葛亮也惩罚了他自己,首先坚持斩杀马谡,并且答应马谡会好好照料其家属,随后对自己进行贬官处理。
很显然,诸葛亮的举动足以证明,马谡背后的“靠山”,正是诸葛亮。
只不过,这里的“诸葛亮”要打上引号,之前的诸葛亮不听刘备之言,利用个人感情将马谡这个毫无带兵打仗经验的参军,提升为主将。这本身就是一个错误,对于诸葛亮来说,当时最好的办法就是让魏延,或者是赵云,甚至是吴懿担当街亭主将,而让马谡担当副将。
如此一来,马谡可以学习到实战经验,二来马谡也可以临战指挥,给主将提出意见。甚至可以拿少部分兵马来测试马谡的想法,到底依山扎营能不能行得通。
主力兵马当道下寨,少量兵马扎营在山上,即使被围,也有山下军士救援。但如果全部扎营于山上,如果敌人断其水源,那就只能坐等战败。
当时王平已经用实际行动证明,用5000兵力只能作为援军,对张郃根本造不成任何威胁,王平能够救出马谡,没让街亭数万大军被张郃尽数杀绝已经是大功一件。
那么如果让马谡和王平的职位调换,或者是指派吴懿为街亭主将,马谡副之。如此一来,马谡不但可以在实战过程之中积累经验,同时亦可以佐证马谡的战略是否可以行得通。
倘若这样,马谡率领2000或者是5000兵马屯兵于山上,主将则率领3万大军当道扎营,那么马谡也就可以免于一死,并且还可以让蜀国增加一位实战派战将。
只不过历史没有重来的机会,诸葛亮斩杀马谡,其实就是在警告过去的自己!做事一定要谨慎,不能出任何差错!在魏延提出“子午谷”战略之后,诸葛亮认为太过凶险,没有采纳。
在后来的几次北伐之中,诸葛亮一直是稳打稳扎,由此看来,斩杀马谡之后,诸葛亮确实是顿悟了。毕竟,老刘家的实力可不敢随便造次!如果当年诸葛亮没有斩杀马谡,恐怕后面难保会再犯类似的错误,对于此,各位看官朋友如何看待呢?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讨论。
更新时间:2025-05-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