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毛主席为了中国革命失去了六位家人。但很少有人知晓,毛主席一生有过十个子女。
除了我们所熟知的毛岸英、毛岸青、李讷、李敏之外,他还有六个孩子,一直隐身在公众视线之外,要么失踪,要么夭折。
十个孩子,到最后留在主席身边的,只有三人。
唯一能让人感到慰藉的是,毛主席失去的六个孩子中,有四人是失踪状态,这比夭折要好太多,说明他们曾安稳地在中国的某个角落。
毛主席的第五个孩子毛岸红,就是失踪的孩子之一。
他出生的时候白白胖胖,极讨人喜欢,奶妈为他取了个小名:毛毛。为此,毛主席还调侃道:“这孩子将来肯定比我厉害!”
可惜,毛主席没有看到毛毛长大。他们的相处时光,也只有短短两年……
1932年,在福建长汀的一处简陋民居里,贺子珍拼尽全力,生下了一个哇哇大哭的男婴。
这是毛主席和贺子珍的长子,母体的病痛和营养不良并未影响到他。
擦去身上的血污,可以看到他白嫩的脸颊和清透的双眸,哭声嘹亮,小胳膊小腿挥得特别起劲儿,是一个健康的娃娃。
贺子珍抱着孩子,激动得落下泪来。毛主席看着皱巴巴的儿子,父爱爆棚,为其取名毛岸红,红军的红。
毛岸红的出生,给了处于低谷的毛主席很大的慰藉。当时的毛主席失去了红军领导权,专注于苏区建设,可以腾出一些时间,陪伴年幼的儿子。
因贺子珍的痢疾迟迟不见好,不能给孩子喂奶,夫妻俩就为毛岸红找了一个奶妈。
奶妈是一位慈祥的妇人,非常喜欢毛岸红,亲昵地称他为“毛毛”。
听到这个小名儿时,毛主席咂摸了半晌,觉得很有趣,也跟着叫起了这个名字。
他抱起小儿子,笑着调侃:“人家叫我老毛,我的儿子叫小毛毛,比我多个毛,将来要比我强哦!”
将来的事,要等到将来才知道。现在的小毛毛,就只是一个话都说不全,无聊的时候会吧唧吧唧吐泡泡的幼崽。
他出生后的两年,毛主席和贺子珍就像寻常人家的夫妻那般,一起养孩子做家务,共享着生活里柴米油盐、洗洗涮涮、缝缝补补的琐碎。
在日复一日的简单生活里,小毛毛逐渐长大,浓眉大眼,五官端正,眼睛忽闪忽闪,看上去机灵得不行。
每天傍晚,小毛毛都会摇摇晃晃地挪到门口,攥着小手左顾右盼,望着家门前的那条路,眼巴巴地等着爸爸下班回家。
有时候,贺子珍做好了饭,会端着小碗走到毛毛身边,柔声哄着他:“毛毛,我们吃饭吧。”
毛毛摇摇头:“我不饿,我不吃饭!”说完,他看了一眼小碗里的饭,咽了咽口水:“我要等爸爸回来一起吃!”
等爸爸回来吃饭,是毛毛为数不多的执念。哪怕他再饿,都要坚持等爸爸回来一起吃。
他小小的脑袋里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就只记得他喜欢爸爸,喜欢和爸爸妈妈一起吃饭,所以要等爸爸回来了,才能吃。
如果没有接下来的红军战略转移,小毛毛的漫长人生里,还有很多次和爸爸一起吃晚饭的机会。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艰苦卓绝的两万五千里长征,开始了。年仅两岁的小毛毛,也迎来了命运的巨变……
1934年10月,为了给风雨飘摇的革命谋一条生路,红军即将开始长征。
在部队开拔前,怎么安置小毛毛,成了毛主席和贺子珍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两万五千里的征途,不仅要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还要遭受敌人的围追堵截,危险重重。在这种情况下,带一个孩子,显然是不合适的。
贺子珍自然明白这一点,但明白是一回事,能不能坦然接受,又是另外一回事。她抱着小毛毛哭得上气不接下气,惆怅满怀。
五年前,贺子珍生下一个女儿。因革命需要,孩子出生仅20天,就被贺子珍送到老乡家里抚养。
1932年,贺子珍去接女儿的时候,却被告知女儿已经因病去世了。
后来,贺子珍有了毛毛,才抚平了丧女之痛。可母子团聚的时光仅仅只过了两年,她就又要面对骨肉分离的绝境。
她哭肿了双眼,紧紧抱着毛毛,不愿意撒手。
毛主席红着眼睛,心里也很不好受,但他是一家之主,只能吞下哽咽,安慰妻子:“子珍,我们进行战略转移,天天行军打仗,没法带娃娃的。”
贺子珍不语,只是胡乱亲着儿子的脸颊,享受母子间最后的温存。
毛主席又说:“把毛毛留在三弟和妹妹贺怡身边。革命胜利了,我们再来中央苏区接毛毛吧!”
毛主席话里的三弟,就是毛泽覃。他不参与长征,而是留在苏区指挥战斗。由他抚养毛毛,确实对毛毛更好。
贺子珍默许了丈夫的决定。她擦干泪水,从邻居家里找了一些棉花,又将身上的军装裁下一角,把棉花放进去缝好。
灯火如豆,贺子珍穿针引线,掉下的泪珠洇湿了手里粗糙的布料。
第二天,毛主席和贺子珍跟着部队出发时,毛毛的怀里多了一件小棉袍。
贺子珍对着毛毛的脸亲了又亲,才依依不舍地把孩子交给弟弟。
小小的毛毛还不知道离别有多苦,他以为爸爸妈妈只是跟平常一样上班,到了晚上会回来和他吃饭。
马蹄扬起,毛主席和贺子珍骑马远去,毛毛用力挥着小手:“爸爸,妈妈,再见!”
毛主席走后不久,瑞金和中央苏区就被敌人占领。为了保护毛毛,毛泽覃把他交给了警卫员。
1935年4月,毛泽覃壮烈牺牲,没人知道警卫员去了哪儿,毛毛下落不明。
毛泽覃的遗孀贺怡女士从未放弃寻找过毛毛,但都没有结果。终于有一天,她倒在了寻找毛毛的路上。
毛主席和贺子珍非常愧疚,忍着悲痛继续找孩子,但毛毛依旧音讯全无。
建国后,倒是有一位叫朱道来的红军后代和毛主席长得颇为相似,并且,他的养母还有一件贺子珍缝制的同款小棉袍。
贺子珍断定,这就是自己的毛毛。
毛主席看过照片后,颇为遗憾地说:“不像小毛毛。”说完,他又吩咐身边的人:“总归是红军的后代,由党来抚养吧”。
后来,朱道来就被留在了北京。他自己也曾坦言,他不是毛主席的孩子,而是烈士霍步青的后代。这无疑与贺子珍的说法完全相悖。
在那个没有DNA检测的年代,要确定亲子关系非常难,毛主席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只能把朱道来当作红军后代来抚养,这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毛主席没有认朱道来,但朱道来还和贺子珍保持着联系。这对贺子珍来说,也是一种慰藉。
要知道,失去毛毛,对贺子珍和毛主席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建国后,毛主席时常和老战友念叨:“最后一次看见这孩子,都会在队伍里向我招手了。谁知道,以后就再也见不到了……”
身为父亲,他甚至没有一张和毛毛的合影。
为了国家和人民,为了革命成功,毛主席失去太多了。十个孩子,七个都没能留住,这是怎样一种锥心之痛?
毛主席不是毫无感情的铁人,失去孩子他未必不痛苦,但他没有办法。
舍小家,为大家,毛主席在走上革命道路的那一天,就做好了舍弃一切的准备。无论是他自己的生命,还是他的家人。
谨以此文,向毛主席致敬,向所有为了革命舍弃家人,舍弃生命的先烈们致敬!
参考资料:
1、毛泽东的十个儿女今何在——海外网2015-04-27 08:09
2、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解密:毛泽东长征川南 痛失爱女始末
更新时间:2025-05-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