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250%,特朗普再挥关税大棒,同时点名中国:做好被加税的准备

8月5日,特朗普再次挥动关税大棒,透露计划对半导体芯片和药品加征进口关税,后者税率最高达250%。与此同时,他宣布准备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俄罗斯能源买家提高关税,特朗普特别强调:“我们明天将与俄方会面,看进展如何。我们到时才做决定。”这番表态如同悬在国际能源市场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距离他给俄乌设定的8月8日停火最后期限仅剩72小时。

这并非临时起意。今年3月末,特朗普首次抛出“二级关税”概念,威胁对继续购买俄罗斯石油的国家征收25%-50%惩罚性关税。7月15日,他发出“50天通牒”,将关税威胁加码至100%-500%,明确针对中国、印度等俄能源主要买家。这种设计直击俄罗斯经济命脉。数据显示,中国、印度、土耳其三国合计占俄能源出口的八成市场份额,一旦切断这个买方联盟,俄罗斯财政将遭受重创。但美国智库似乎忽略了这把双刃剑的另一面锋芒:若强行切断占全球供应10%以上的俄油出口,国际油价可能飙升至每桶120美元,对美国通胀形势无异于火上浇油。

特朗普的关税攻势在东西两线同时展开。在印度方向,他7月30日突然宣布自8月1日起对印度商品征收25%关税并附加未披露额度的“惩罚”,理由是“印度不仅大量购买俄罗斯石油,还将其中大部分石油在公开市场上出售,牟取暴利”。但新德里方面不为所动,印度官员明确表示继续进口俄油,政策并未改变。

面对威胁,中俄构筑的能源防线已初见成效。在地理布局上,亚太市场占俄罗斯能源出口的60%以上,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年输气420亿立方米)和计划中的“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500亿立方米)构成能源动脉。在金融领域,中俄贸易人民币结算占比超25%,印度采用卢比-卢布互换机制,直指美元霸权根基。中国外交部的回应则展现了战略定力:“关税战没有赢家,胁迫、施压解决不了问题。”发言人林剑更早前已明确划出红线:“中俄合作既不针对第三方,也不受第三方因素影响。”

这种立场背后是对能源自主权的坚决捍卫——中国石油进口依存度达20%,能源安全属于核心利益范畴。印度则展现出更强势的反弹姿态。尽管特朗普声称“印度将不再从俄罗斯购买石油”,但《印度时报》证实印度炼油企业仍在继续购买俄原油。莫迪当局公开宣称要从实力地位出发与美国打交道,这种底气源于其作为美国印太战略关键支点的地缘价值。

美国对印度加征的25%关税远超对越南、印尼等国的税率,暴露了其战略考量的内在矛盾。8月6日,美国中东问题特使维特科夫已在莫斯科与俄罗斯领导层会面,这是特朗普为俄乌设定停火期限(8月8日)前的最后外交冲刺。无论是否带来俄乌停火,中俄能源贸易的人民币结算比例已突破25%,石油贸易基本实现人民币结算,金砖国家间的物流走廊缩短货运时间40%。

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或许能在贸易数据上砸出些火花,却无法阻挡历史洪流——当新兴市场构建起“去美元化”能源体系,美元霸权根基的裂痕只会越来越大。这场博弈终会证明:以霸权剥夺他国自主选择的时代,将随最后一滴以美元结算的石油一起滑向终点。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8

标签:财经   大棒   关税   中国   印度   俄罗斯   能源   美国   石油   美元   霸权   贸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