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捞相机溺亡后续:生前画面惨烈,知情人曝内幕 有专业潜水经验

欺山莫欺水。

假期本是人们放松游玩的时候,但前提一定是安全的,今年五一期间,国内就发生了很多意外,而5月3日,在国外,也有中国游客发生了意外。

据报道,当天,东加里曼丹卡卡班岛搜救机构Basarnas Balikpapan接到报警电话,对方称有一名中国游客在潜水的时候失踪了。

随后,搜救机构立刻组织人员组成联合搜救部队,下入失踪人员最后进入的海域进行搜查,最终搜救人员在海底87米的位置发现了她,但可惜的是,女子已经停止了呼吸。

后续人们发现,离世的这名女子还是一名专业的潜水向导,而悲剧的引信,竟然源自一台运动相机。

那么,一位专业的潜水向导,为什么还会溺亡在海底呢?对此,有专业人士分析出三大致命的原因...

三大致命疏忽原因

离世的中国女子名为张晓涵,今年刚刚30岁,在事情发生之前,她和同伴们正在卡卡班岛进行休闲潜水。

很多人在进行运动的时候都会进行记录,而张晓涵也是如此,在休闲潜水的时候,她携带了自己的运动相机进行记录。

但一个不小心,运动相机自行脱落,并沉向了海底,相信绝大多数人如果也遇到同样的事情,会先实先看一下是否具备寻找的能力,或者直接寻求当地救助人员帮助。

但张晓涵却不这么认为,一个瞬间的决定,将她推向了命运的临界,为了运动相机,她直接选择潜入了大海...

而这也是第一个致命原因——轻视了装备冗余原则。

什么意思呢?就是指在装备设计、管理或使用过程中,未充分考虑通过增加备份或额外资源来提升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做法。

这一原则的核心理念是通过冗余设计或配置,确保在部件故障、突发情况或数据异常时,装备仍能维持正常功能或快速恢复。

但张晓涵并没有选择上岸后更换专业的潜水设备,也没有在休闲潜水后先进行休息,而是直接潜入了大海,对她个人有一定影响。

讽刺的是,那台最终寻回的相机,竟记录了她与强大暗流搏斗的最后影像,镜头无言,代价惨重。

第二个致命原因则是漠视了潜伴制度与失散程序,这是潜水安全中的两个关键概念。

潜伴制度是指潜水时必须与至少一名同伴组成团队,共同遵守预先制定的安全规则,包括装备检查、沟通距离、应急协作等。其核心在于通过团队互助降低风险。

但漠视潜伴制度就会造成严重后果,张晓涵就是没有与潜伴保持联系,独自脱离团队,导致在发生紧急情况时无法有效进行帮助。

而失散程序则是潜水前制定的应急计划,用于应对与潜伴或团队失散的情况,张晓涵也对失散程序进行了漠视,未提前制定或未严格执行应急措施。

而第三个致命原因则是低估了心理与生理极限。

前面我们也提到,张晓涵本就是一名专业潜水向导,也就是说,正常来说,这些潜水向导在极限状态下(没有潜伴、没有装备支撑等情况下)是可以潜入搭配40米深的。

这可能让张晓涵认为运动相机可能掉入到40米之下,一个人可以找到,从而忽略了对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身体实际能力的认知,导致出现错误判断。

安全意识,事故警示

当然,除了这三大原因外,外部也有一定的影响,海洋内本就变化莫测,深度压力、海洋暗流等不可控因素都会造成她溺亡。

而据悉,运动相机记录下了她生前与强大暗流搏斗,深度增加,氮气在血液中溶解度剧增,上升过快便形成气泡,堵塞血管,对人体是巨大考验。

团队方面的责任,同样不容忽视,报道称,潜水活动结束,旁人均已上岸,团队才惊觉少了一人。

这意味着,在她失踪的最初时段,可能无人及时察觉,这迟来的发现,本身就是对团队安全管理流程和应急反应能力的拷问。

如果她的失踪能更早被发现?哪怕提前几分钟启动搜救,是不是也可能会争取到一线生机呢?

但现实是,为时已晚,直到搜救人员在87米深处找到她冰冷的遗体,不过,当搜救人员进行打捞的时候,却不是一下就把人打捞出来的,而是进行了多次潜水打捞尝试,才将其打捞出来。

三十岁的芳华,在一次海岛旅行中,在冰冷的异国深海戛然而止,这背后是家庭的崩塌,亲友的悲伤,也是闻者心中难平的惋惜与沉思。

对人类而言,每次向深蓝的探索,每次对未知的触摸,都必须以对生命本身的珍视为前提,拥抱自然之美的同时,永不忘记对它的敬畏,以及对安全规则的恪守。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11

标签:旅游   知情人   惨烈   生前   内幕   画面   相机   经验   美女   专业   团队   原因   人员   向导   装备   暗流   都会   海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