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芯片制造商份额出炉:台积电61%,格芯6.6%,中芯国际多少?

芯片就是现代社会的心脏,从手机到汽车,再到数据中心,全靠它跳动着。

2023年的那份市场报告一出,大家的目光都盯在了台积电身上,它当时占了全球纯晶圆代工市场的61%,格芯有6.6%,而中芯国际的份额是5%左右,那时候行业还在从疫情后的波动中缓过劲来。

短短两年过去,格局已经悄然变化,台积电的份额爬到了67.6%,格芯滑到4.2%,中芯国际则升到6%。

​台积电这家台湾企业从1987年起步,就专注代工,不碰设计,避开了和客户的直接冲突。张忠谋当年从德州仪器跳出来,带着一身经验,硬是把公司拉扯大。到2025年第一季度,它的营收达到255亿美元,市场份额67.6%,比前一年同期高出不少。

为什么这么猛?主要是AI和高端计算的需求爆棚,苹果、英伟达这些大客户订单堆积如山。想想那些工厂里,生产线24小时转,员工们轮班盯着设备,确保3纳米甚至2纳米工艺不出岔子。这份额的增长,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靠技术积累和产能扩张挣来的。

当然,外部环境也帮忙,美国的关税政策让一些订单转向亚洲,台积电自然受益。

格芯,全称GlobalFoundries,本来是AMD剥离出来的,专注成熟工艺和特殊芯片,比如射频和功率器件。

2023年它有6.6%的份额,还算稳当,但到2025年第一季度,只剩4.2%,营收15.8亿美元。 下降的原因挺现实,汽车和工业需求调整,客户库存多,订单少了。

它工厂散布在美国和新加坡,成本不低,面对亚洲竞争对手的低价策略,日子不太好过。

中芯国际作为中国大陆的头牌,起步晚但追得急。2023年份额5%,到2025年第一季度升到6%,营收22.5亿美元,排名第三。

这增长来之不易,外部限制多,它转而深耕国内市场,占比高达八成以上。工厂在上海、北京等地,专注28纳米以上成熟节点,满足5G和新能源汽车需求。

华为的芯片回归,也间接推了一把,虽然细节没公开,但产业链的韧性显出来了。

中芯的工程师们,估计天天钻研N+1工艺,试图接近10纳米水平,这不只是技术活,还关乎国家自主。

整个行业2025年营收预计1650亿美元,增长17%,主要靠先进节点拉动。 但分化明显,台积电和三星在7纳米以下争锋,其他像联电和格芯,干脆不追最尖端,转攻稳当领域。联电2025年第一季度份额4.7%,营收17.6亿美元,排名第四。

它和格芯类似,靠物联网和通信基础设施吃饭,日子过得中规中矩。三星份额7.7%,营收28.9亿美元,第二位,但季度环比降了11.3%,高端客户订单没补上缺口。

说起这些变化,总觉得有股人情味在里头。芯片行业不像表面那么高冷,它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

拿中芯来说,许多员工来自普通家庭,他们的努力不光是为公司,还为家里人多点保障。

格芯的下滑,则让美国本土制造反思,CHIPS法案投了那么多钱,却没立刻见效。

2024年第四季度的数据,还能看到端倪。台积电份额67.1%,营收268.5亿美元;三星8.1%,32.6亿美元;中芯5.5%,22亿美元;联电4.7%,18.7亿美元;格芯约4.6%,18.3亿美元。 那时市场总营收364亿美元,第一季度降到364亿美元,环比跌5.4%。

季节因素在作祟,智能手机订单少,但AI和关税急单帮台积电稳住。

展望2025年下半年,市场可能复苏。纯代工总营收预计1717.2亿美元,纯玩专家占79.5%。 中芯的路还长,面对出口管制,它得在成熟工艺上多下功夫。

芯片竞争像马拉松,跑在前头的总有优势,但后起者有冲劲。中芯从5%到6%,虽小步,但意义大。格芯从6.6%到4.2%,提醒大家市场无情。

台积电的67.6%,证明专注代工的路子对头。

张忠谋曾说,只把三星当对手,现在中芯也入局,格局有趣。

格芯的调整,或许是为长远布局。

总之,这市场不光是钱的事,还关乎创新和坚持。

​参考资料

中芯国际拟收购控股子公司中芯北方全部剩余股权 凤凰网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4

标签:科技   份额   制造商   芯片   全球   三星   美元   纳米   代工   订单   市场   专注   客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