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芯片告别“无芯”时代!昂瑞微射频芯片杀出重围,剑指科创板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编辑:香瓜

最近在射频圈挺火的一件事,就是昂瑞微在2025年3月28日提交了科创板IPO申请,已经被受理了。这消息在行业里可算是引起不少关注。

或许有人会觉得不就一家公司的上市嘛,不过实际上没那么简单。这事更像是国产射频产业从勉强挺过来到敢打硬仗的一个阶段性成果。

当全球 5G 通信浪潮席卷而来,射频芯片 —— 这一长期被博通、高通等国际巨头垄断的核心领域,正迎来关键的中国破局者。

近日,北京昂瑞微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 “昂瑞微”)携 60 项发明专利、三年营收复合增长率 50.88% 的亮眼成绩冲刺科创板,不仅彰显了国产射频芯片的强劲势能,更成为打破国际技术垄断的重要力量。

看得见的天花板

在2019年之前,本土射频产业的头顶,悬着两把无形的枷锁。

第一把,叫市场。射频前端,这个在智能手机里至关重要的部分,其实在庞大的产业链利润分配中,只分到可怜的2%左右。你再看看全球排名前五的手机巨头,人家一年利润总和超过两千亿。在这种格局下,国产厂商几乎没有话语权。

更要命的是,高端手机的供应链大门对我们是紧闭的。不是说你的东西不好,而是人家根本不给你机会去证明好不好。这道门槛,冰冷且坚硬。

第二把枷锁,是技术。射频前端里有个叫L-PAMiD的器件,这玩意儿被公认为集成度和复杂度最高的“技术制高点”。它的难点在于,要在指甲盖大小的芯片里,处理好乱七八糟的多频段信号。

过去,这种尖端玩意儿的牌桌上,玩家只有高通、博通这些海外巨头。我们连上桌的资格都没有。

这两把锁死死地扣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让人绝望的恶性循环:“缺订单、低利润、弱研发”。没有高端订单,就没钱搞研发。没钱搞研发,技术就跟不上,更别想拿到高端订单。

即便是像昂瑞微这样,早在2013年就凭借CMOSPA技术,创下过单月出货超2000万颗的记录,并且成功打入了展讯的供应链,也依然只是在中低端市场扑腾,根本够不着那块真正的天花板。

输血不如自己造血

转机来得有些戏剧性。美国对华为、中兴等公司的外部压力,像一把野蛮的锤子,意外地砸开了那道紧闭的大门。

国内的手机大厂们一夜之间惊醒,采购策略发生了180度大转弯。以前是“成本优先”,现在是“供应链安全大于天”。这股“国产替代”的浪潮,成了给本土射频企业输送活力的第一股“外部血液”。

角色的转变尤为关键。手机品牌不再是高高在上的采购方,反而成了“赋能者”。他们开始主动向国产供应商开放内部测试环境,甚至派工程师一起熬夜解决技术难题。这宝贵的窗口期,是用真金白银和市场机会换来的。

但光靠“输血”是活不长久的。真正的破局,还得靠“内生造血”。

以昂瑞微为代表的一批企业开始意识到,射频产业的复杂度,远超任何一家公司的能力边界。你看,上游的晶圆工艺五花八门,什么GaAs、GaN、SOI,每一种都对应着不同的合作伙伴。再加上SiP封装技术、高纯度衬底材料这些新瓶颈,单打独斗就是死路一条。

更何况,国产射频公司普遍规模偏小,面对上游的晶圆厂、封测厂,根本没什么议价权。

于是,一场主动的“自我革命”开始了。昂瑞微选择了与国内的GaAs和SOI晶圆代工厂进行深度绑定,甚至在很多国产供应链环节中,主动去当那个第一个吃螃蟹、第一个踩坑的“验证客户”。

这是一种战略觉醒。从被动地等订单,到主动去构建一个上下游协同作战的产业网络。

这种“外部输血”和“内生造血”的协奏,成果是惊人的。到2023年,昂瑞微已经能拿出适配高端旗舰机型的射频芯片。更具里程碑意义的是,他们与另一家头部企业唯捷创芯联手,成功攻克了L-PAMiD,让国产高端射频器件堂堂正正地进入了顶级旗舰手机,并实现了规模化量产。

钱能解决的和不能解决的

初步突围的喜悦并没有持续太久,前路上三道更现实的难关,已经横亘在所有从业者面前。

第一关,是盈利的平衡木。一个残酷的现实是,搞国产化,成本不降反升。在国内的供应链投一次片,费用往往比在海外高出30%还多。

为了保证供应稳定,企业还不敢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被迫同时维护国内和海外两条供应链。人力、资金成本直接翻倍。这导致了绝大多数国产射频企业至今仍未实现盈利。

他们就像在走钢丝,一边是持续高强度的研发投入,另一边是必须维持健康的现金流,稍有不慎就可能坠落。

第二关,是“内卷”的十字路口。国产射频这个赛道,现在已经相当拥挤了。年销售额突破20亿的企业大约有4家,超过5个亿的也有6家。可整个国内市场的盘子,一年也就200亿左右。

这就带来了两种风险。要么,大家陷入惨烈的价格战,利润被无限压缩,最后谁都没钱搞研发,一起回到原点。要么,行业里出现一个单一的寡头,垄断市场,从而削弱整个生态的创新活力。是走向恶性竞争,还是协同创新,行业正站在这个关键的十字路口。

第三关,是一场与时间的马拉松。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海外巨头拥有长达数十年的技术积累,他们不仅技术领先,甚至深度影响着行业标准。他们的能力是垂直整合的,从芯片设计到封装一手包办。这个技术鸿沟,巨大且真实。

资本的投入可以在短期内快速缩短差距,但换不来那些深藏在细节里的know-how和长期的技术沉淀。这条追赶之路,需要极大的战略耐心。昂瑞微从2012年创立,深耕CMOSPA技术起家,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今天,本身就是对“长期主义”最好的诠释。

结语

回过头来看昂瑞微的IPO之路,它最大的启示或许在于,国产射频的突围,从来不是靠一两个“孤勇者”式的单点技术突破,而是整个产业思维模式的转变。

它正在从依赖个体英雄,转向构建一个共担风险、协同进化的产业生态圈。抓住外部机遇的“输血”固然重要,但只有通过产业链上下游的深度绑定和协作,完成“自我造血”,并保持跑马拉松的耐心,才能真正穿越“突围悖论”,在这场与时间的赛跑中,赢得最终的胜利。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6

标签:科技   芯片   杀出重围   射频   中国   时代   技术   产业   巨头   企业   订单   主动   复杂度   手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