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国计胆识冲云霄重庆谈判,个人安危置度外对未来巧做打算


今天是“双十”,八十前的今天,国共两党在重庆签订“双十协定”,那是抗战胜利后共产党人的一次具有扭转乾坤意义的政治胜利,是毛主席以旷古未有之胆识争取来的胜利。


抗战胜利后,蒋总统三番五次邀请毛主席赴渝共商建国大计,其实蒋总统并无诚意,他没有做好准备,他是给共产党人出了一道政治难题,要打一场政治仗,他料定毛主席没有胆量赴会,只要毛主席拒绝邀请,这场政治仗就输了。


出乎蒋总统意料,毛主席居然回电:“晤教有期,特此奉复!”

临行前,毛主席召集战友们分析此番赴渝谈判可能遇到的最坏可能性,即蒋总统逼迫“作城下之盟”,但毛主席表示“签字之手在我”,如果条件不行,“城下就不盟,我准备坐班房。”


在重庆,经过四十三天的斗智斗勇,国共双方签订了“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共产党人由此取得了政治主动权。


如何对待这个“协定”?从重庆回到延安后,毛主席召开干部会议对此进行了讲解,统一了认识。他说“协定”的和平方针和若干民主协议是写在纸上的,还不是现实的东西,还要去促进和落实。“他们连发三封电报邀请我们,我们去了,可是他们毫无准备,一切提案都要由我们提出。这样很好。国民党再发动内战,他们就在全国和全世界面前输了理,我们就更有理由采取自卫战争,粉碎他们的进攻。”


这就是政治主动权,“双十协定”像个紧箍咒,牢牢的套在了蒋总统的头上。如果蒋总统要打,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进行反击,彻底的粉碎,把来犯之敌彻底消灭,他就舒服了,“消灭一点,舒服一点;消灭得多,舒服得多;彻底消灭,彻底舒服。”


“双十协定”注定了之后的国家走势,共产党人领导的革命军民用了三年就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从“双十协定”就注定了,它成功地为蒋总统戴上了一副痛苦的紧箍咒,最终导致了其政治信誉的破产。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1

标签:历史   云霄   度外   胆识   安危   重庆   未来   协定   总统   共产党人   政治   舒服   紧箍咒   主动权   解放战争   城下之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