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最好的养生不是退休,而是“有事可做”

我一直觉得,人到中年之后,最怕的不是忙,而是太闲

太闲,会让日子变得轻飘飘。
看似自由了,实际是陷入了一种深不见底的虚无。


一、退休后的那几年,他一下子“老”了

我有一位老同事,早几年退休了。
在职时,他是单位里的“娃娃脸”,精神头十足,衣着讲究,总给人一种特别“年轻”的感觉。

可退休后再见到他,模样却大变。
他大多数时候不是在菜市场买菜,就是在街头骑车锻炼;
神情有些疲惫,衣着随意,脸上写着“标准退休老头”的模样。

彼时我只觉得:岁月,真的不饶人。

但这只是第一眼。

前些天,又在街头遇到他。
整个人判若两人:衣着得体,面容整洁,说话有神,举止利落。

原来,他重新返聘了,在另一家公司做老本行。
不为钱,只是想找点事做——找点“感觉”。

不是他变年轻了,而是他又找回了“被需要”的感觉。

他笑着说:人呐,还是要“活在事上”,日子才有劲头。


二、太闲的生活,正在悄悄耗尽你的精神力

中年人嘴上喊着要退休,心里其实清楚得很:

“真闲下来,会无所适从。”

很多人都幻想,退休以后可以“睡到自然醒、每天两顿饭、看看书、练练太极、三五好友喝茶晒太阳”。

可现实往往是另一副样子:

有人调侃:“带孙苦,带孙累,带孙还没辛苦费。”

更有一类“老漂族”,为了子女的城市生活,离开老家、远离熟人,
在陌生的街道里过着带娃的生活,
每天面对的不是朋友,是厨房与教辅。

你说是“天伦之乐”也好,
但你不能否认,这样的生活,和你理想中“晚霞生活”相去甚远。


三、有些人退休后,不是安逸了,而是“隐退”了

现实的残酷在于,不是你选择退休,而是你一退休,社会就自动把你“移出”了。

你的价值感,来源逐渐模糊;
你的社交圈,渐渐淡出;
你突然发现,生活好像少了“用武之地”。

可另一些人,却能活得依旧精彩——

他们跳广场舞、学画画、练书法;
他们去公益机构当志愿者,去图书馆做讲解,
甚至学会短视频剪辑、开起自己的账号。

他们之所以没“老”,不是因为脸上没有皱纹,
而是心里还有“计划”和“连接”。


四、适度的忙碌,是最好的“长寿药”

我一直觉得,适当的忙碌,是最温柔的自我拯救方式。

人只要还有事做——哪怕是极小的事,哪怕是别人不在意的事——
他就有节奏、有目标、有动力,就不容易“萎靡”。

就像我的那位老同事,退休金绰绰有余,身体也好,
可真正让他“神清气爽”的,不是茶余饭后的散步,
而是早上醒来,知道今天要去做点什么。

不是为了挣钱,而是为了证明自己还在场


五、我也想退,但“牛马的义务”还没尽完

有时我会开玩笑:“要不我也提前退休?”

可一转头,小宝才上小学三年级,
老大的大学学费还没还清,
我拿什么退?

身为父母,我们有一种“自找”的延迟退休感:

老大刚送进大学,老小又重新启航,
好不容易松口气,又得重来一遍。

说到底,退休不是“自由的通行证”,
而是一种生活状态的转换。

而我,还没到可以转换的时刻。


尾声:最好的养生,是活在“节奏”里

人到中年,最怕的不是忙碌,
而是空了以后再也找不回节奏。

太闲了,反而容易心慌、身弱、意乱。
哪怕只是每天有一两件事做,也好过一整天无所事事。

不管是工作、兴趣、还是参与社会,
只要你还和这个世界保持连接,
你就不老,你就还有未来。

养生,从不是吃什么、睡多久、练几次。
最好的养生,是你心里还有热,眼里还有光,脚下还有事。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3

标签:养生   人到中年   衣着   节奏   忙碌   日子   感觉   子女   模样   脸上   同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