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6日中秋佳节,拆开手边的月饼大吃一口之前,你有注意过这块月饼上写了点啥吗?大多月饼模子上刻的都是“中秋快乐”“月满团圆”“花好月圆”或者福禄寿喜财之类的吉祥话,也有直接写上“莲蓉豆沙”“莲蓉蛋黄”“山楂枣泥”之类口味名称的,创意月饼也在花纹和文字上做文章,高校的月饼写校训,品牌的月饼带logo……月饼这个中秋节限定美食经过多番演变至今已伴随中国人的餐桌千百年了,古时明月照今人,我们和古人望着的还是同一轮明月,吃的也是同款月饼吗?
图|视觉中国
和今天手工制作月饼步骤差不多,最后月饼都要用月饼模定型,要细论起来,古人月饼模上的图案不比如今的创意月饼花样少。在古代,糕饼模不但可以用于制作人生礼俗或年节庆典当中的供品、祭品,同时也是百姓日常起居中重要的饮食器具之一,山东地区称之为“磕子”(俗读“卡子”),形象而生动再现了糕饼模的器型特点。
流传至今的月饼模以明清、民国的为主,其中月宫相关的传说是月饼模中的大众款,比如柳州桂饼文化博物馆里,收藏了不少月宫传说主题的月饼模具,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都是月宫传说的老朋友了,现在的儿童启蒙读物里也有。其中比较特别的、如今知名度低一些的月宫民间传说是玄宗游月。
“玄宗游月”这一志怪故事自唐代流传至今,最早的记录在敦煌出土的文本《叶净能诗》中,讲述了唐玄宗到月宫看婆娑树的故事,后世还有故事情节、角色略有差异的各种诗歌、戏曲故事版本,明清时期的生活器具中有不少玄宗游月主题的装饰纹样,比如北京民俗博物馆藏明代竹编朱地描金玄宗游月纹委角长方形漆盒。玄宗游月是明清时期常见的月饼模子,北京民俗博物馆藏中就有清代木刻玄宗游月图月饼模子,这个模子分内外圈,内圈中心处人物有四:右一蓄须,头戴朝天幞头,有两颗五角星作帽饰,持拂尘一把;右二戴道冠,横插簪子,亦持拂尘;左二身处月宫门中,面容俏丽,戴冠插簪着裙,同样持拂尘;左一为捣药玉兔,回头张望来者对话。内圈图案最左有桂树一棵,枝繁叶茂,覆盖月宫及游月的明皇和道士。外圈图案为莲花八朵,间以草叶相隔。
木刻唐王游月宫纹月饼模子北京民俗博物馆藏
除月宫传说外,另一个常见的款式是戏曲主题,八月十五中秋节是大节,有钱人家请戏班子搭台唱戏,穷苦人家也能去地摊看戏听曲儿,中秋的戏曲既是娱人,也是娱神。中秋节演出的剧目一般会选择含有中秋、明月等相关元素的,比如《白兔记》《拜月亭》之类的,戏曲故事、戏曲人物主题的月饼就十分应景了比如清代《仙姬送子》剧目月饼模、清代《八仙过海》剧目月饼模等等。
和如今月饼上常见的“中秋快乐”类似,流传至今的月饼模中吉祥话类也十分多见,今年9月青岛海右博物馆展出的明清木雕月饼模子艺术臻品展中,有不少月饼模上刻的是吉祥话,比如“福”“禄”“寿”“禧”“五谷丰登”“合家团圆”等,也有以吉祥纹样为主的,比如寿字宝相花、金钱宝相花等,在月饼外形上也不拘泥于圆形,还有如意、鱼、树叶、花卉等形状的。民国时期的月饼模具上已经能看到如今常见的字样了,比如上杭县博物馆的馆藏中就有写着“中秋月饼”“广式月饼”的月饼模具。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
更新时间:2025-10-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