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核心应是产品力与服务质量的比拼,任何突破职业伦理的言论都将损害品牌信誉。近日,极氪汽车一名销售人员因顾客选择竞品车型发表过激言论,在社交平台引发广泛讨论,涉事人员的处理结果随之公布,再次凸显行业竞争中坚守服务底线的重要性。

选车沟通:坦诚偏好引发过激回应
南京市民陈先生(化姓)近期计划购入一台新能源汽车,先后试驾了极氪 001 与小米 YU7 两款车型。10 月中旬,他在与极氪汽车浦珠北路门店销售沟通时,坦诚分享了自己的最终选择:“小米 YU7 提供的情绪价值特别足,太懂我们年轻人的需求了。” 他同时补充,若再年长五岁,或许会更倾向于极氪 001 的稳重设计。
这番兼顾偏好与认可的表述,并未得到销售的平和回应。当时负责对接的销售人员听后略显急切,表示要请门店 “销冠” 来进一步介绍极氪 001 的优势,称对方 “更懂车型对比”。陈先生未加拒绝,很快收到了另一名标注 “销冠” 身份的销售人员发来的两条语音消息。
语音时长共计 40 秒,发送者语气带着居高临下的熟稔,开口便以 “弟弟” 相称。“人生的第一辆车必须得选极氪 001,品质和安全都经得住考验。如果你想买人生的最后一辆车,肯定得选小米 YU7。” 话音未落,紧接着的第二条语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强硬:“你买的不是 259800 元的车,你买的是你的命,你知道吗?”
陈先生的手指停在语音播放界面,反复听了两遍才确认内容。他眉头皱起,在对话框中回复:“没必要这样吧,这是在咒我?” 对方未再回应,只留下这句让他既不解又愤怒的言论。随后,陈先生将聊天记录截图保存,发布到社交平台倾诉不满。
言论发酵:涉事人员连夜被处理
聊天记录在社交平台传播开来,短时间内引发大量讨论。有网友直言 “销售吃相太难看”,认为正常的产品竞争不应上升到诅咒顾客的层面;也有网友质疑,这种极端言论是否源于品牌默许的 “拉踩式” 营销逻辑。事件曝光约 8 小时后,极氪汽车苏鲁战区便有了明确回应。
10 月 20 日 21 时 30 分,苏鲁战区总经理王坤亲自致电陈先生,首先代表品牌表达歉意,称 “销售伙伴的表述极为不得体,完全违背品牌行为规范”。随后他通报了处理结果:涉事的两名销售人员于某某、侯某某,因 “言语不当造成严重顾客体验问题”,依据《零售业务合规管理办法》被扣除 12 分合规分,判定为三级违规违纪,已被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且终身不得再被集团录用。
处罚并未止步于直接责任人。王坤透露,浦珠北路极氪家店长武某某因管理失职,被扣除 3 分合规分;南京单元城市经理芮某某承担间接管理责任,扣除 2 分合规分。这些处罚将直接影响绩效评定与晋升资格,他本人也将承担相应管理责任。沟通中,王坤曾呼吁陈先生删除相关争议内容,但陈先生明确表示,若事件引发进一步影响,会保留公开权利。

门店回应:承认疏漏将强化培训
10 月 21 日上午,记者联系到浦珠北路极氪家门店,工作人员证实了事件的真实性。“公司内部已经对涉事员工采取处理措施,具体细节会以官方公告为准。” 该工作人员透露,品牌在日常培训中明确禁止销售人员拉踩竞品,“消费者有自由选择产品的权利,这是我们反复强调的服务准则”。
对于网友关注的 “是否会加强员工行为规范培训” 的问题,工作人员给出肯定答复:“后续一定会有针对性的培训安排,但具体方案需要等待公司统一通知。” 这番回应与极氪官方声明中的表述一致,品牌方在致歉声明中重申 “尊重用户与对手” 的竞争原则,透露将完善服务监督机制。
值得注意的是,涉事门店工作人员提到的 “禁止拉踩竞品” 培训要求,与涉事销售的实际言行形成明显反差。有业内人士指出,这种矛盾或许源于新能源市场的激烈竞争 ——2025 年车企 “抢客肉搏” 加剧,部分品牌销售团队陷入 “销量焦虑”,催生了 “为成交不择手段” 的短视行为。
社交平台上,相关讨论仍在持续。有网友分享类似经历,称曾遭遇销售 “踩一捧一” 甚至人身攻击,呼吁行业建立更明确的服务红线。极氪汽车的官方账号尚未进一步回应公众疑问,陈先生保存的聊天记录截图里,那条带着争议言论的语音,播放次数已超过百次。
更新时间:2025-10-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