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草根”到“全民”:苏超高上座率的“在地化”密码

在中国足球版图中,江苏从来不是“顶级联赛”的主角——既无中超传统豪门,也无稳定的全运金牌优势。但近年来,一项“草根联赛”却以惊人的上座率引发关注:江苏城市足球联赛(Jiangsu Super League,简称“JSSL”),作为江苏省内覆盖13个设区市的业余足球顶级赛事,2025赛季场均观众达3.8万人次(部分焦点战超6万),远超中超联赛平均水平(约1.8万)。

JSSL的高上座率,不是靠“烧钱买外援”或“行政摊派”,而是“城市属性、社区基因、文化共鸣”共同作用的结果。它用一场场“身边的足球”,重新定义了“业余联赛”的价值——不是“次级赛事”,而是“城市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一、赛事定位:“城市代表队”的身份认同,让足球扎根地域文化

JSSL的核心设计,是“城市为核,全民参与”。与全国性业余联赛(如中冠)不同,JSSL的16支参赛队均以江苏13个设区市(含昆山、江阴等县级市)命名,如“南京队”“苏州队”“无锡队”“昆山队”等。这种“城市代表队”的定位,天然激活了球迷的“地域归属感”。

1. 从“企业队”到“城市队”的身份升级

早期江苏业余联赛多以企业冠名(如“徐工队”“苏宁队”),球迷关注点集中在企业而非城市。2018年JSSL改革后,明确“一市一队”原则,每支球队由当地体育局、足协指导,吸纳本地企业赞助(如南京队由“南京银行”支持,苏州队由“恒力集团”冠名),但核心身份是“代表城市出战”。

这种改变让球迷从“看企业比赛”转变为“为城市而战”。例如,2023赛季南京队与苏州队的“苏南德比”,赛前南京球迷在社交媒体发起“#为南京而战#”话题,阅读量超5000万;比赛中,看台上“南京加油”的标语覆盖整面看台,甚至有球迷举着“玄武湖的水,南京队的魂”的创意牌——足球成为城市文化的“流动名片”。

2. 覆盖“全年龄段”的参与体系

JSSL不仅面向职业退役球员和业余高手,更通过“青训联动”吸引青少年和普通市民参与。联赛规定,每队必须包含至少3名U18球员(由本地青训机构输送),并在赛前举办“城市亲子足球日”——家长与孩子共同训练、参与趣味赛。这种“代际联动”让足球从“少数人的运动”变为“全家人的活动”。

例如,2023年无锡队主场对阵常州队的比赛,现场观众中约30%是带孩子的家庭,看台上“爸爸穿球衣,孩子举应援旗”的场景随处可见。一位带5岁儿子观赛的父亲说:“以前觉得足球是‘大人的事’,现在孩子会喊‘无锡队加油’,这才是真正的足球文化。”

二、球迷生态:“社区共同体”的运营,让观赛成为“生活方式”

JSSL的高上座率,本质是“球迷从‘观众’变为‘参与者’”。联赛通过“社区化运营”,将观赛场景与球迷的日常生活深度绑定,形成“赛前-赛中-赛后”的完整生态链。

1. 赛前的“城市预热”:从球场到街头的全民互动

每逢JSSL关键赛事(如赛季揭幕战、城市德比),主办方会联合地方政府发起“城市足球周”活动:

- 街头足球挑战赛:在商场、公园设置5人制足球场,市民可免费报名参赛,胜者获赠联赛门票;

- 球队开放日:俱乐部邀请球迷参观训练基地,与球员合影、参与战术讲解;

- 主题市集:在球场周边设置“足球主题市集”,售卖球队周边(球衣、围巾)、本地美食(如南京鸭血粉丝汤、苏州苏式汤面),形成“看球+消费”的闭环。

2023年苏州队主场对阵无锡队的“苏锡德比”前,苏州工业园区设置了“足球主题嘉年华”,吸引10万人次参与,其中30%的参与者最终购买了比赛门票。

2. 赛中的“沉浸式体验”:从观赛到参与的“角色转换”

JSSL的球场运营打破传统“观众席-球场”的割裂模式,通过“互动设计”让球迷成为比赛的“一部分”:

- 科技赋能:部分球场安装“实时比分屏”“球员追踪系统”,球迷可通过手机小程序查看球员跑动数据、预测进球;

- 声音互动:赛前播放“城市宣传片”(如南京的明城墙、苏州的园林),赛中插入“方言解说”(如无锡话、徐州话),拉近球迷与比赛的距离;

- 应援文化:鼓励球迷自发组织“助威团”,设计专属口号、手势、荧光棒(如南京队的“紫金风暴”、苏州队的“吴韵绿浪”),形成“一城一特色”的应援文化。

2023年常州队主场对阵南通队的比赛中,现场3万球迷齐唱改编版《龙船调》(融入常州方言),声浪震耳欲聋,连客队球员都感慨:“这种氛围,比赢球还让人激动。”

3. 赛后的“延续性互动”:从球场到社区的持续连接

JSSL的“社区化”不仅限于观赛,更延伸至赛后:

- 球员下社区:每场比赛后,主力球员会走进附近社区,与青少年踢友谊赛、指导基层教练;

- 球迷沙龙:俱乐部定期举办“球迷茶话会”,收集球迷对球队的建议(如调整主客场时间、增加互动环节);

- 公益联动:联赛与本地公益组织合作,将部分门票收入捐赠给“校园足球基金”,球迷购票时可同步参与“捐1元,帮1个孩子踢球”活动。

三、商业与政策:“政府+市场”的双轮驱动,为联赛注入可持续动力

JSSL的高上座率,离不开“政策托底+市场造血”的双重保障。江苏省体育局将其纳入“体育强省”战略,提供场地、资金、政策支持;同时引入市场化运营主体,通过商业开发反哺赛事质量。

1. 政策支持:将足球纳入“城市公共服务”

江苏省体育局2021年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城市足球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

- 场地保障:要求每个设区市至少建设1座“城市级足球公园”(如南京的“青奥体育公园”、苏州的“运河体育公园”),配套灯光、更衣室、医疗站等设施;

- 经费补贴:省级财政每年拨款2000万元,用于联赛运营、青训支持和社区足球活动;

- 体教融合:将JSSL纳入“校园足球”体系,允许职业俱乐部梯队球员代表城市队参赛,打通“业余-半职业-职业”通道。

2. 市场运营:以“本土企业”为核心构建商业生态

JSSL的商业开发坚持“本土优先”原则,避免被“国际品牌”垄断:

- 赞助合作:主要赞助商为江苏本地龙头企业(如洋河股份、徐工机械、恒瑞医药),合作周期长达5-10年,确保资金稳定;

- 转播分成:与江苏广电总台(JSBC)合作,联赛全程在江苏体育休闲频道直播,同时通过“我苏网”“荔枝新闻”等新媒体平台免费推送精彩集锦;

- 衍生品开发:推出“城市足球盲盒”(内含球队徽章、球员卡、本地特产)、“JSSL纪念护照”(集章打卡可兑换奖品),吸引球迷重复消费。

2023赛季,JSSL商业收入达4500万元,其中本土企业赞助占比60%,转播与衍生品收入占比30%,政府补贴仅占10%——这意味着联赛已初步具备“自我造血”能力。

结语:JSSL的启示——“足球即生活”的在地化实践

江苏城市足球联赛的高上座率,不是偶然的“流量奇迹”,而是“城市属性、社区基因、文化共鸣”深度融合的结果。它证明:当足球赛事真正扎根于城市文化,当球迷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当商业运营与政策支持形成合力,即使是非顶级联赛,也能创造出超越规模的热度。

对中国足球而言,JSSL的样本意义在于:足球的“根”不在球场的高度或资本的厚度,而在城市的烟火气里,在球迷的笑容与呐喊中。当更多城市联赛像JSSL一样,用“本土故事”连接人心,用“社区互动”培育热情,中国足球的土壤终将更加肥沃。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08

标签:体育   上座率   草根   全民   密码   苏超高   城市   球迷   足球   南京   联赛   球员   苏州   江苏   无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