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位家有女儿的母亲,看到武汉大学杨某对肖某的录像,以及后来她所做的一切,先是震惊:一个未婚的女孩怎么好意思盯着男生的隐秘部位录像呢?正确的做法难道不是赶紧离开吗?或者是对男生提出警告,然后赶紧离开。
震惊之后,就是对她的偏执和为人恶毒感到可怕。她利用隐私威胁逼写"认罪书"、用网络暴力摧毁对方全家、在对方起诉后依然持续追杀。她不仅将肖同学逼到多次自杀、致其两位至亲离世,更在胜诉后扬言:"不管肖同学到哪里读书工作,我都会寄送‘证据’,让他余生不得安宁。"
继而对她的狂妄无知感到可悲:她已经把他人推入地狱了,却还高调显摆自己的步步高升:保研成功、通过法考、被香港名校录取。这是在他人伤口上撒盐,连武大的校友都看不过去了,更是惹了众怒。
目前,武大已经成立专案组调查挠痒事件,十有八九杨某的博士是读不成了,搞不好连硕士学位也会被取消。甚至还会连累她的导师和相关的武大人。
也就是说杨某已经在用最锋利的刀,在伤害他人的同时,也在刺向自己的未来。
作为一位家有女儿的母亲,我在想,是什么让一位本应有着美好前途的女生会变成这样?
也就是说,杨某的悲剧,肯定早在童年就已埋下伏笔。
虽然我不敢肯定杨家父母如何教孩子的,但根据社会上普遍的情况也可以推断孩子教育上存在的问题:
父母只教竞争,不教悲悯。
当父母把"赢过别人"作为最高目标,孩子就学会了不择手段。杨家父母是否曾为女儿小学时抢走同桌橡皮而喝彩?是否为初中女儿举报同学作弊得奖而骄傲?这些微小的纵容,最终豢养出以毁人为乐的怪物。
以"强势"为荣的畸形审美。
"女孩要厉害点才不受欺负"——多少家长陷入这个误区?杨某在逼写认罪书时的强势、在网暴肖同学时的狠毒,恐怕曾被某些人解读为"有魄力"。真正的强大是保护弱者,而非欺凌更弱者。
缺失的敬畏教育。
当杨某伪造证据时,她藐视的是法律;当她在判决后继续追杀时,她践踏的是公义。这种毫无敬畏的疯狂,源于家庭中从未建立行为红线。没有敬畏的聪明,比愚蠢更危险万倍。
鉴于杨某的教训,我觉得作为父母对女孩的教育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通过情景模拟(如"如果被全网曝光的是你"),培养换位思考能力。
作为母亲应该定期跟女儿讨论诸如:
举报同学作弊时是否必须公开其姓名?
获胜后如何对待败者的尊严?
遇到异性不雅举动时如何适度自卫?
在日常言行中教会孩子保持善良。
周末带她喂养流浪动物,假期去做公益服务。
告诉女儿:"妈妈宁愿你平凡温暖,不愿你成功却冰冷。"
在孩子的表现中建立清晰的道德标尺。
当孩子为竞选班长诋毁同学,必须立即惩戒;当发现她考试作弊,宁可不要高分也要坚守诚实。尤其明确底线:"绝不利用性别特权诬陷他人,这是最卑劣的背叛。"
教会孩子接受失败的光荣。
杨某的赶尽杀绝,本质是无法承受"指控失败"的挫败感。
作为家长应从小学会对孩子说:"输得起比赢更重要。" 当她竞选落选时拥抱她:"妈妈为你敢挑战而骄傲。"
健康的自尊源于自我认同,而非碾压他人。
当杨母看到女儿如今深陷舆论漩涡、前途未卜时,是否后悔当年只盯着成绩单?当肖同学爷爷的遗像在网络流传时,是否意识到纵容女儿恶行等于亲手给她喂毒?
教女孩善良,从来不是让她任人欺凌。
正相反,精神高贵的女性自有不可侵犯的力量:她们无需诬陷他人来彰显强大,因为正直就是她们的铠甲;她们不必靠毁人获取成功,因为实力自会开辟道路。
愿天下父母铭记:当我们的女儿走出家门时,她携带的最重要行李不是学历证书,而是植根心底的善念。
这才是护佑她穿越人生风雨的真正护身符。#上头条 聊热点#
更新时间:2025-08-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