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作者定会不负众望,按时按量创作出更优质的内容。
文 |昕昕
曾经的火锅之王,如今也要为生计发愁了。
还记得那些年排队等海底捞的日子吗?两三个小时的等待,免费美甲、擦鞋、小食,那份贴心服务让人甘之如饴。
可如今呢?海底捞交出了一份让人唏嘘的成绩单——营收下滑3.7%,净利润暴跌13.7%,客流量足足少了1000多万人次!
这是什么概念?想象一下,偌大的鸟巢体育场能坐9万人,1000万人次相当于111个鸟巢的人流量!
那么,这些曾经的忠实顾客都去哪儿了?
面对困境,海底捞开始了一场"既要又要"的自救之旅,一边向上冲,推出人均600多元的臻选店,对标新荣记这样的米其林餐厅;一边向下沉,搞起了被网友戏称为"穷鬼套餐"的下饭火锅菜,20多块钱一份拌饭。
说实话,看到海底捞这番操作,心情五味杂陈,那个曾经让我们甘愿排队的品牌,如今也要在高端与平价之间左右摇摆。
臻选店开业时确实火爆,晚市满座,包厢预订排到两周后,可红利一过,立马推出398元的双人套餐,这不是自己打自己脸吗?
更让人感慨的是,那家北京国贸的臻选店,现在国庆期间都有大把空位,想想那些动辄充值五万十万的顾客,是不是也在反思:600多块钱吃顿火锅,真的值吗?
而下沉市场的尝试同样充满矛盾,25块钱一份的浓香番茄牛肉粒拌饭,成本可能不到5元,这利润空间确实诱人。
可问题是,外卖比堂食还便宜,线下门店存在的意义何在?大多数人宁可线上点单到店自取,也不愿意在店里多花钱。
最心酸的是那些门店员工,新店开张分流了老店客人;老店坚守,却眼看着客流一天天减少。
翻台率从疫情前的4.8次跌到现在的3.8次,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活生生的生存压力。
火锅这个看似永不过时的行业,如今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全国53万多家火锅店,一年内竟然有19万多家选择关门大吉!这是怎样的行业洗牌?又有多少创业者的梦想在这场寒流中破灭?
海底捞的市值从巅峰时期的4300亿港元跌到现在的700多亿,这不仅仅是数字的变化,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那个消费升级的黄金年代似乎正在远去,取而代之的是更加理性、更加挑剔的消费者。
我们不禁要问:海底捞还能重回巅峰吗?
也许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个变化莫测的商业世界里,没有永远的王者,只有不断的适应和进化。
海底捞的困境,何尝不是整个餐饮行业的缩影?
曾经我们为一顿火锅排队三小时,如今我们为一份外卖精打细算,时代变了,人心也变了。
但有一点没变——我们依然渴望那份温暖,那份在寒夜里围坐一桌的温情。
只是不知道,下次再去海底捞,还会有那个热情洋溢的服务员为我们擦眼镜吗?
更新时间:2025-09-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