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微博上有网友分享了一件令人惋惜的事:一位孕妇因为孕吐没有及时治疗,送达医院没几分钟就去世了。
网络截图
这则信息内容的真实性目前尚不确认,但“孕吐致命”的说法属实让不少人震惊,因此也引发了网友们的大量讨论。
那么,孕吐真的也会致命吗?答案是真的,严重起来确实会致命,但这样的悲剧本不应该发生。
妊娠恶心,妊娠呕吐,妊娠剧吐
恶心、呕吐是妊娠早期常见的早孕反应。一项纳入了 41 项研究、涉及 5449 位孕妇的系统性评价指出:妊娠早期恶心呕吐的平均患病率约为 70%,最高可达 91%[1]。
如此高的患病率之下,公众对于“孕妇会恶心、呕吐”都有普遍的认知和安全的心理预期,似乎这就是一个正常的生理现象,不会对孕妇有太大影响。
多数时候确实是这样。
多数孕妇的早孕反应只是恶心、干呕,少数伴有呕吐症状。一项纳入 797 名早孕女性的研究中,57.3%的孕妇仅有恶心症状,26.6%的孕妇同时有恶心和呕吐症状[2]。
如果只是恶心、干呕,伴或不伴有偶尔的呕吐,能正常饮食,的确不会对孕妇产生太大影响。但大约 1.1%[1]的极少数孕妇的呕吐症状会进展到极其严重,持续呕吐,饮食明显减少,出现体重减轻、酮尿等表现,此时的情况就不再是正常无害的妊娠恶心和呕吐,而是妊娠剧吐。如果不进行医疗干预,就可出现严重后果。不仅可导致胎儿发育异常、流产,甚至可以危及孕妇的生命安全。
致命剧吐,它曾是隐形的杀手
早在公元前 2000 年左右,就有人注意到早孕期间会有呕吐的现象,并清晰记录在纸莎草上。但此后的数千年,人们始终把孕早期的恶心呕吐全然视作正常情况,间或发生的死亡病例始终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直到 18 世纪末,一位叫 Vaughan 的学者报告了一个妊娠剧吐治疗成功的案例,他认为直肠营养法的运用是该案例中孕妇生命得救的唯一可能解释。自此,人们才终于意识到持续性孕吐也是能严重到导致营养不足进而导致死亡的[3]。
此后又经过一百多年,妊娠剧吐的死亡率才终于迎来断崖式的下降。1941 年,医学界对于脱水后的水电解质平衡紊乱有了革命性的新认知。这一发现惠及了无数因各种疾病丢失液体、面临致命危险的患者,当然也同步惠及了妊娠剧吐的孕妇们。每百万孕妇中妊娠剧吐的死亡人数从 159 人下降到 3 人[3]。
妊娠剧吐为什么会致命?水电解质紊乱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4]。剧吐的孕妇在呕吐过程中丢失了大量的液体,而无法进食又使得水、电解质得不到及时的补充。出多进少,身体还要日常消耗,短期内就能导致孕妇发生脱水和低钾血症。脱水会使得血液浓缩、血容量不足,继续进展就可导致低血容量性休克;低钾血症可以导致心律失常,严重时可引发心脏骤停。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二者都足以致命。
除此之外,长期的妊娠剧吐还可导致维生素 B1 缺乏进而发生致残、致死的 Wernicke 脑病,可导致维生素 K 缺乏进而导致凝血功能异常、重要脏器出血。还有一些病例报道了妊娠剧吐并发静脉血栓形成、横纹肌溶解、肝肾功能异常、中枢脱髓鞘等情况,也都能成为妊娠剧吐致命的机制[4]。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防患未然?该来的躲不过
考虑到妊娠剧吐的严重后果,有没有可能从一开始就采取什么措施防止它发生呢?很难。
妊娠剧吐的发病机制目前还没能完全研究清楚,它的发生似乎受到多种因素的复合影响。
大量的观察性研究发现,妊娠期恶心呕吐的发生时间与 hCG 的变化规律呈现出紧密关联。
hCG 是由构成胎盘的绒毛组织所合成的一种糖蛋白激素,它在受精卵着床后开始进入母血,8~10 周达到高峰,然后迅速下降至相对较低的水平,产后 2 周消失。妊娠期恶心呕吐也往往出现在 hCG 迅速升高的孕早期,症状随着 hCG 的升高而同步加重、达峰,并在 hCG 下降后迅速缓解。这充分说明了 hCG 水平与妊娠期恶心呕吐症状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高水平 hCG 和妊娠剧吐风险的增加有关,多胎妊娠、葡萄胎等情况会导致 hCG 显著升高,也往往伴有更高的妊娠剧吐风险。
然而,临床上 hCG 水平相似的孕妇并不必然出现相同程度的恶心呕吐症状,说明还有其它的因素影响了症状的严重程度。
孕妇的女性亲属有妊娠剧吐病史的,孕妇本人妊娠剧吐的风险也相对较高[5],同卵双胎女性妊娠恶心呕吐症状的一致率显著高于异卵双胎女性[6],这些现象说明除了 hCG 的水平外,遗传因素也对妊娠期恶心呕吐有一定的影响。
如果本身存在一些导致胃肠道症状的生理、心理疾病,也会与孕早期妊娠恶心呕吐叠加,加重症状。
因此,妊娠剧吐的发生多少有些“命中注定”的意味。一旦怀孕,hCG 的上升和自身的遗传特征都是妊娠剧吐的发病机制中难以干预的部分(除非是多胎妊娠中为了减轻妊娠剧吐和母体负担而实施减胎手术,人为降低 hCG 水平)。当然,如果能在备孕时提高身体素质,将原有的疾病控制在稳定状态,还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妊娠剧吐的严重程度的,至少不会让本就不适的身体雪上加霜。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现代医学下,妊娠剧吐本不应致命
虽然无法从根源上杜绝妊娠剧吐的发生,但现代医学针对妊娠剧吐已经有很成熟的应对机制了。
首先,在最开始出现恶心、干呕症状时,可以采取生活干预措施减轻不适。总原则是少食多餐、减少刺激。食物、液体都尽量少量、多次食用,避免一次性吃、喝太多引起恶心不适。高温、潮湿、噪音、气味等环境因素,餐后平躺、坐车、睡眠不足等日常行为,都可能是需要避免的呕吐刺激因素。每个人的情况各不相同,可以根据自己身体的反应做排除法,找到最舒适的生活方式;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其次,如果生活干预的效果不足,或存在无法克服的刺激因素,仍受到恶心、呕吐困扰的,有多种安全可靠的口服药物治疗方案可以使用。维生素 B6、多西拉敏是目前治疗孕吐常用的初始方案。如果疗效不足,其它药物如苯海拉明、昂丹司琼、甲氧氯普胺等,在医生的评估下按照推荐剂量使用,也有确切的治疗效果和安全保障。
如果口服药物仍不足以缓解症状,孕妇仍因为恶心、呕吐无法正常进食的,还可以通过输液补充液体、电解质、维生素、矿物质、能量等,同时结合止吐药物缓解不适。静脉输液可以帮症状严重的孕妇平安度过孕吐最严重的时期,也可以让胃肠道得到暂时的休息。等孕早期过去,hCG 自然下降后,孕吐往往能自行大幅缓解,这个坎也就算迈过去了。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说到底,妊娠剧吐放任不管确实很危险,但“放任不管”原本不应该发生。现代医学虽然无法阻止妊娠剧吐的发生,但已经有足够多的安全、可靠的手段帮助孕妇缓解不适、度过难关。不止是妊娠剧吐,很多发生在孕期的疾病都有可以两全的治疗手段,如果因为担心影响胎儿而盲目选择硬扛,进而导致更加严重的健康损害,实在是非常可惜。
但愿大家都能更关爱自己一点,更“自私”一点。有足够多的知识储备或者可靠的信息渠道应对这些藏着巨大隐患的“小问题”,或许这样的悲剧能少很多。
参考文献
[1] Matthews A, Haas DM, O'Mathúna DP, Dowswell T. Interventions for nausea and vomiting in early pregnancy.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15;2015(9):CD007575. Published 2015 Sep 8. doi:10.1002/14651858.CD007575.pub4
[2] Hinkle SN, Mumford SL, Grantz KL, et al. Association of Nausea and Vomiting During Pregnancy With Pregnancy Loss: A Secondary Analysis of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 Intern Med. 2016;176(11):1621-1627. doi:10.1001/jamainternmed.2016.5641
[3] Fairweather D V I. Nause and vomiting in pregnancy[J]. Americ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1968, 102(1): 135-175.
[4] Popa SL, Barsan M, Caziuc A, et al. Life-threatening complications of hyperemesis gravidarum. Exp Ther Med. 2021;21(6):642. doi:10.3892/etm.2021.10074
[5] Lindström VS, Laitinen LM, Nurmi JMA, Koivisto MA, Polo-Kantola P. Hyperemesis gravidarum: Associations with personal and family history of nausea. Acta Obstet Gynecol Scand. 2023;102(9):1176-1182. doi:10.1111/aogs.14629
[6] Corey LA, Berg K, Solaas MH, Nance WE. The epidemiology of pregnancy complications and outcome in a Norwegian twin population. Obstet Gynecol. 1992;80(6):989-994.
策划制作
作者丨飞刀断雨 医学科普作者 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审核丨翁若鹏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 副主任医师
兰义兵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 副主任医师 中华预防医学会生育力保护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策划丨符思佳
责编丨符思佳
审校丨徐来、张林林
更新时间:2025-09-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