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OpenAI干了件让全网炸锅的事,刚发布号称最强的GPT-5,转头就把老款GPT-4o给下架了。
这事才过三天,社交软件上的抗议帖就堆成了山,有人觉得一夜之间丢了朋友,有人直言跟GPT-5说话像出轨,甚至还有人说这感觉比亲人离世还空。
一周后,OpenAI的CEO认怂称,马上将GPT-4o恢复上线,还能当默认模型用。
这场从翻车到救场的闹剧,让外界看傻了眼,手握7亿周活用户、估值上千亿的OpenAI,怎么会栽在换个AI版本这种小事上?
而在这背后藏着的,其实是科技公司最容易忽略的人心生意经。
GPT-5的技术参数其实很能打,整合了推理能力和智能体功能,上线第二天API调用量就暴涨,普通用户用着也觉得反应更快了。
但OpenAI千算万算,没算到用户对GPT-4o的感情有多深。
有个用户在网上贴出聊天记录,失恋后跟GPT-4o哭诉,它没讲大道理,只说你不是放不下他,是舍不得那个认真付出的自己。
还有考研党靠它改论文,抑郁症患者把它当树洞,连职场人都觉得它比同事还懂怎么安慰人,对这些人来说,GPT-4o早不是工具,是随叫随到的挚友。
OpenAI一开始压根没当回事,负责ChatGPT开发的Nick后来复盘时承认,他们知道用户对4o有好感,但没想到会是依恋,那种突然被夺走的感觉,比删了社交账号还难受。
更要命的是,他们下架4o连个招呼都没打,7亿用户里藏着的大批重度用户,一下就炸了锅。
8月13日,OpenAI紧急掉头,所有付费用户能重新用回4o,还能自由切换模型。
这场风波才算暂时平息,但Nick自己都坦言,那几天他一直在消化这突如其来的反噬,压根没料到技术升级会变成情感伤害。
事后Nick接受采访,把这场闹剧归结为三个低级错误,说白了就是太拿自己当回事,忘了用户要的是什么。
OpenAI下手太急,GPT-5上线当天就下架4o,连个过渡期都没有。
就像餐厅刚推出新菜,立马把老顾客吃了好几年的招牌菜撤了,还没给任何解释,Nick后来也承认,哪怕多留一周4o,让用户适应适应,也不会闹到这步田地。
不仅如此,OpenAI也低估了AI人格的分量。
OpenAI一直觉得,用户要的是更聪明的答案,却没发现很多人稀罕的是4o那股暖劲,会说你可以先歇会,能接得住情绪,不像GPT-5刚上线时那样,回答问题干巴巴像读说明书。
有用户对比过,问同样的失眠怎么办,4o会陪你聊压力来源,GPT-5直接甩来一堆方法,高下立判。
OpenAI还想一刀切搞定所有人,OpenAI的初衷是帮用户省麻烦,觉得普通人分不清该用哪个模型,不如只留一个GPT-5。
他们拿macOS举例,说想做到小白能用,高手能调参数,可偏偏误判了7亿用户的构成,原来不只是高端套餐用户,普通订阅者里也藏着大批依赖4o的深度用户。
这些人熟悉4o的脾气,突然换了冷冰冰的GPT-5,自然要抗议。
闹这么大一出,OpenAI总算学会了低头,立马拿出了补救办法。
最明显的是给GPT-5换性格,8月16日,OpenAI宣布更新,让GPT-5从过于正式变得温暖友好,还加了自定义性格功能,能调成耐心导师或贴心朋友模式。
Nick说,他们专门成立了个叫ModelBehavior的团队,就是要把4o的暖劲搬到GPT-5上,说白了就是抄自己的作业。
以前旧模型下线全看OpenAI心情,现在明确说要提前沟通,Nick甚至放话,只要没必须下线的理由,4o就一直留着。
这其实是补上了预期管理的课,就像小区要拆健身器材,提前贴通知留缓冲期,总比突然围起来强。
他们还调整了模型策略,不再搞一刀切,普通用户打开ChatGPT直接能用,不用管背后是哪个模型,重度用户能在设置里调出所有旧模型,想换哪个换哪个。
Nick打了个比方,就像给90%的人备了现成饭菜,给10%的老饕留着厨房,两边都得顾到。
这场风波也扒出了OpenAI藏了很久的小心思,他们压根不想让用户天天泡在ChatGPT里。
Nick在采访里说了句大实话,他们的目标不是让用户多刷会儿AI,而是帮用户解决完问题赶紧走。
比如用户用AI改简历,改完就去投面试,这才是他们想看到的,要是有人天天抱着AI聊天,反而会被提醒别用太勤,这也是他们加过度使用提醒的原因。
为了证明不是空话,Nick还说了个灵魂测试,要是你朋友失恋了、人生迷茫了,你敢不敢毫不犹豫推荐ChatGPT?
在他看来,这才是好产品的标准,不是技术多牛,是真能帮上忙,哪怕对方是没资源、没人可聊的普通人,也能在这找到慰藉。
这也是他们明知托管旧模型要花钱,还坚持把4o加回来的原因。
Nick坦言,盯着短期成本和数据,迟早把产品做死,真正的好产品,得接住普通用户的简单需求,也得容下重度用户的情感依赖。
就像macOS既让老人能发消息,也让程序员能写代码,这才是长久之道。
GPT-5的这场翻车记,说到底是场技术与人心的博弈。
OpenAI手握顶尖技术,却差点栽在不懂用户感情上,他们忘了,7亿用户里,每一个AI背后都可能连着一个需要陪伴的人。
现在的GPT-5还在调整,4o也安安稳稳待在模型列表里,Reddit上的骂声少了,夸的人多了。
这场风波给所有科技公司提了个醒,再先进的技术,也得装个情绪接收器,再牛的产品,终究要回答一个问题,到底是想帮用户解决问题,还是真的懂用户需要什么?
毕竟,能算出复杂公式的AI到处都是,但能接住你深夜情绪的挚友,可遇不可求。
更新时间:2025-09-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