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芯片圈出了个大新闻:曾经斗了33年的英伟达和英特尔,居然从“死对头”变成了“盟友”。
英伟达拿出50亿美金入股英特尔,还承诺一起开发新芯片。
消息一出来,英特尔股价直接暴涨50%。
看起来像是“老大哥”又活过来了。
但翻一翻历史就会发现,这种“暴涨”背后往往藏着猫腻。
当年诺基亚占着全球50%以上的手机市场,摩托罗拉也如日中天。
可最后还是说倒就倒,被人收购。
现在英特尔的处境,和当年的诺基亚有点像。
表面靠着投资和合作“回了口血”,可真正的问题没解决。
更关键的是,股价涨了,有人能借着这波热度把手里的股票卖了“解套”,。
可等热度过去,这锅最后得谁来背?
要搞懂这事,得先理清楚英特尔最近的“缺钱困境”。
这两年英特尔日子不好过,AI芯片时代来了,它没跟上节奏,CPU市场份额不断萎缩。
研发高端芯片又要花大价钱,手里的现金越来越紧张。
为了活下去,英特尔从今年8月就开始“找钱”。
先是美国政府出手,用《芯片与科学法案》里的57亿补贴。
加上另一笔32亿资助,买了英特尔9.9%的股份,成了它最大的股东。
这也是英特尔第一次有政府当“靠山”。
可光靠政府不够。
没过多久,日本软银又投了20亿美金,才算暂时把资金链稳住。
但真正的“重头戏”在9月18号。
英伟达宣布,以每股23.28美元的价格,给英特尔注资50亿美金。
算下来能拿到英特尔4%以上的股份,成了大股东之一。
这事透着奇怪:
要知道,早年英伟达只是英特尔的“小弟”,现在居然反过来给“老大哥”投钱,还附带了技术合作。
合作内容听起来挺“双赢”:英特尔的PC和数据中心芯片里,要集成英伟达的GPU。
反过来,英伟达的数据中心产品里,要用英特尔定制的x86CPU。
双方还说要靠“NVLink”,一种能让芯片快速传数据的技术把各自的优势结合起来,打造更厉害的AI芯片。
英伟达CEO黄仁勋对此特别高调,说这是“历史性合作”。
还调侃自己成了英特尔股东后,对方股价涨了50%。
英特尔CEO陈立武也跟着表态,说x86架构是“计算的基石”,和英伟达合作能突破技术瓶颈。
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英特尔是“弱势的一方”。
合作没提让英特尔代工英伟达的芯片,而英特尔一直想靠代工业务翻身。
等于英伟达只给了“钱”,没给最关键的“订单”。
现在的英特尔,和当年的诺基亚太像了。
都曾是行业里说一不二的霸主,可面对技术变革,慢慢跟不上了。
诺基亚当年的问题是“守着功能机不放”,智能手机时代来了还在吃老本。
英特尔现在的问题是“守着CPU不放”,AI时代需要的是GPU+CPU的组合。
可它的GPU业务一直没做起来,只能靠英伟达“输血”。
更要命的是,它的核心业务x86CPU还在走下坡路。
现在大家买电脑、建数据中心,更看重AI性能,单纯的CPU已经没那么香了。
英特尔的市场份额一年比一年少。
这次合作看起来是“补短板”,其实是把自己的“命门”交给了英伟达。
英特尔的芯片里装了英伟达的GPU,用户凭什么不直接买英伟达的产品?
要知道,英伟达的GPU生态早就成熟了,不管是AI训练还是游戏,大家都更认英伟达的牌子。
反过来,英伟达拿到了x86授权,等于自己的GPU里能加CPU功能,变成“全能芯片”。
两家的产品越来越像,可英特尔的技术实力现在远不如英伟达,根本没法竞争。
还有两个信号更危险:一是英特尔的市盈率已经飙到了53倍,是2002年以来最。
这意味着股价里“泡沫”太多,现在的涨幅不是靠业绩撑的,是靠“合作消息”炒起来的。
二是它的制造工艺还没着落。
CEO说2026年是“关键年”,要量产14A先进工艺,可到现在连个准信都没有。
当年诺基亚就是因为“技术迭代慢”被淘汰,英特尔要是再拖下去,只会更被动。
再看美国科技圈的规律:巨头倒起来很快。
摩托罗拉、AT&T这些曾经的霸主,要么被收购,要么被拆分。
就算是IBM,也早就不是当年的“计算巨头”了,靠咨询业务苟活。
英特尔现在靠政府和英伟达“续命”,可这些投资都是“救急不救穷。
要是2026年工艺还没突破,x86市场继续萎缩,它很可能步诺基亚的后尘。
股价暴涨的背后,总有“人在偷偷赚钱”,可最后亏的是谁?
答案大概率是“普通投资者”和“产业链里的小人物”。
美国政府是第一个受益者。
8月买英特尔股份时每股才20.47美元,现在股价涨了,账面收益已经有49亿美金。
要是想卖,随时能套现离场。
英伟达也不亏,50亿换来了x86授权,还渗透了英特尔的生态。
就算英特尔倒了,它也拿到了“核心技术”。
还有英特尔的早期投资者、内部高管。
借着这波30%的涨幅,很可能已经把手里的股票卖了,实现“资本解套”。
再看“要买单的人”:最直接的是“追高的普通投资者”。
现在股价靠消息炒起来,要是2026年工艺量产失败,或者合作没出成果,股价肯定会跌。
那些看着涨就冲进去的散户,最后只能“站岗”。
还有英特尔的产业链,比如给英特尔供应零件的厂商。
要是英特尔业务不行,订单会减少,小厂商可能直接倒闭。
甚至英特尔的员工也会受影响,要是公司裁员、降薪,日子也不好过。
更长远的风险在“海外市场”。
现在美国政府是英特尔的最大股东,其他国家,尤其是亚洲很可能会对它加限制。
比如用“外国补贴法”卡它的出口,英特尔的海外业务占比不低,要是丢了这些市场,业绩只会更差。
而且中国这边已经在“去英伟达化”了,华为的昇腾芯片、阿里的平头哥芯片都在发力。
不仅要替代英伟达,还要替代英特尔的x86CPU,英特尔的“蛋糕”只会越来越小。
当年诺基亚倒的时候,没人想到“霸主会一夜崩塌”。
现在英特尔靠着50亿和合作“续命”,可真正的问题没解决。
芯片圈的规则从来都是“技术为王”,没有核心技术,再多人投钱也没用。
这一次,资本解套的人赚了,可最后为这场“泡沫”买单的,大概率是那些没看清风险的普通人。
至于英特尔会不会成下个诺基亚,或许再过两年就能见分晓。
更新时间:2025-10-0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